編按:71歲導演李安於2月9日在第77屆美國導演工會獎頒獎典禮上,榮獲終身成就獎,成為首位獲得此殊榮的華人導演,頒獎人為李安代表作《臥虎藏龍》女主角楊紫瓊。李安致詞時幽默表示,這是他第一次戴著老花眼鏡發表感言「我想這大概就是終身成就獎吧」,並感性說道,雖已獲獎無數,這座獎項對他意義非凡,因它來自他所摯愛的同行,能在這樣困難的時期相聚,一同慶祝,令人感動。李安回憶起1995年以《理性與感性》獲美國導演工會提名,當時尚未入會的他,曾疑惑詢問主席,對方回應「我們不在乎」,並反問他為何不加入。李安笑稱,當時工會規定不允許劇組的第二餐是中餐,主席則高情商回應:「這就是你該加入的原因,因為你可以做出改變。」後來李安於1996年加入工會,真的做出改變,《臥虎藏龍》2000年上映時,工會宣布成立亞洲導演分部,讓李安直呼:「我很驕傲成為工會的一份子。」李安的導演生涯橫跨不同語言與類型,從低預算到高科技,從獨立製片到商業大片,從國內市場到國際舞台。他坦言,自己曾登上年度十大佳片榜單,也曾被列入年度十大爛片,「無論結果如何,我每次來到這裡都覺得很快樂,也讓我想起,無論人生高低起伏,追逐夢想本身就是值得的。我希望我的整個職業生涯,都能是一所永不歇息的電影學校。」李安感性表示,自己在台灣出生長大,今天能站在這個舞台上,就像實現了美國夢,「我是一個夢想家,而我的夢想不僅僅是個人的,但我的夢想並非個人經歷而已,它連結著我們的集體意識、內在世界與外在宇宙。」李安認為,在某個程度上,我們的夢想是互相交融的。電影創作也是如此,由是一群人的合作與努力,是眾多藝術家的付出與貢獻,融合了他內心的所思所感,最後每一部電影都會成為集體奉獻心力的成果。本篇人物專訪摘自鏡文學出版《子彈與玫瑰:十年訪談,三十場對話,十萬個為什麼》,原文刊自《鏡週刊》第一期(2016年10月5日)
日期:2025-02-10
立遺囑對於很多人來說,與其說是財產的分配,但有時更像是一種情感的凝聚,很多夫妻感情好,甚至到死都願意一起離開,因此有許多夫妻想要以共同遺囑來對人生做個交代。
日期:2025-01-15
瓊瑤週三(12/4)辭世,享壽86歲,她留下遺書、在淡水家中輕生。瓊瑤在遺書中提到,「死亡」是每個人必經之路,也是最後一件「大事」,她不想聽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為這最後的大事作主」。晚間傍晚檢察官會同法醫進行遺體相驗,瓊瑤的兒子、媳婦和助理都到場,相驗於40分鐘後結束,結果為一氧化碳中毒窒息而亡。事實上,瓊瑤曾在2017年在《今周刊》裡讀到的一篇文章《預約自己的美好告別》,便決定寫下給兒子和兒媳一封信,信中提到自己希望可以立法《安樂死》,不過若能夠尊嚴死,則是聊勝於無。瓊瑤對於尊嚴死的看法,在丈夫平鑫濤中風又失智、臥床上千天後更加堅定,因為平鑫濤在有意識時,也支持不急救、不插管、不進加護病房,但其子女意見不同,最終瓊瑤選擇妥協,卻也因此痛不欲生。瓊瑤這封「身後事拜託信」給了小孩5個叮嚀,其中之一就是自己已經註記過,最後的「急救措施」,氣切、電擊、葉克膜全部不要。她更是希望一切從簡:「採取花葬的方式,讓我歸於塵土,不發訃文、不公祭、不開追悼會,不做七,不燒紙,不設靈堂,不要出殯」。瓊瑤提到的尊嚴死,就是《病人自主權利法》,《病主法》是亞洲第一部完整保障醫療自主權與生命尊嚴的專法,成年且心智健全者可透過完成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並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保障自己面臨5種重大疾病(末期病人、不可逆轉昏迷、永久植物人、極重度失智症及其他政府公告重病)時的醫療自主權。她希望推動的安樂死,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表示,積極安樂死形同「協助自殺」,目前社會仍沒共識,因此仍以推動「安寧緩和醫療」跟「病人自主權利法」為主,希望讓民眾生命最後一哩路可以減輕痛苦。
日期:2024-12-05
編按:從政 44 年,83歲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因其在政治界的調解能力而被稱為「喬王」,原本已退休淡出政壇的他,最近突然推出「溝通協調」線上課程,分享他在談判和協調方面的秘訣,重新引起熱議。許多網友看到此課程第一直覺還以為是玩笑或詐騙,沒想到竟真是王金平本人開設的課程,紛紛表示實至名歸「他在這方面確實非常厲害」。依據平台數據,課程開放預購一週內,已將近3000人報名。王金平擔任立法院長 17 年中,主持過 799 次協商,成功率高達 77%。被前總統李登輝稱為「最能解決問題的人」,更在太陽花學運居中協調,讓事件和平落幕,被大家稱為「政壇公道伯」。本文摘自鏡文學出版《子彈與玫瑰:十年訪談,三十場對話,十萬個為什麼》,原文刊自《鏡週刊》第129期(2019年3月20日)
日期:2024-11-06
從小到大,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副教授沈伯洋一直都是菁英遊戲的勝出者,但終其一生,他的夢想都是能搗毀這場遊戲。於是,他完成了斲斷階級複製的直接實踐:收養一個女兒。
日期:2024-10-29
「五月天」所屬相信音樂籌劃「2024 Just Love It !一路向東|演唱會」公益演唱會,11月1、2、3日分別在高雄、花蓮玉里及花蓮市登場,原本相信音樂周一(10/28)還在臉書發文,希望颱風退散,但到了周二(10/29)一早宣布,由於康芮颱風逼近,宣布延期。
日期:2024-10-29
第22屆「邁向共融,交織共生 Embrace Inclusion」台灣同志遊行今(26)日下午登場,前總統蔡英文表示,她前陣子訪問歐洲,很多人提到台灣就想到婚姻平權,大家永遠要記得那些曾經一起走了好遠的路,自由相愛在台灣都已經是現在進行式,願相愛的人都能無所畏懼,祝福遊行活動一切順利。
日期:2024-10-26
編按:作者裵貞媛,是韓國世宗大學兼任教授,在校開設「愛情通識課」,系統開放3秒就額滿。課中獨有的「約會作業」,吸引《華爾街日報》、美國CNN、新加坡亞洲新聞臺、法國電視六臺(M6)等媒體爭相報導。「教授,您為什麼開這門課呢?」「因為談戀愛,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光,真希望我自己20歲時就讀過這本書。」
日期:2024-10-16
全球首屆「文化奧運」在巴黎舉辦,共聚集十四個國家,一場國際型的文化運動會熱鬧開場,台灣館把廟會搬進巴黎,在廟埕融合不同語言、種族、表演項目,呈現台味文化。
日期:2024-08-07
編按:美國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進入第3天,正式提名俄亥俄州39歲參議員范斯(J. D. Vance),成為川普副手。他一出場發表演說,振奮現場共和黨支持者,高喊「團結獲勝」。范斯演講一開始就說針對川普暗殺事件表示,不能忘記本來今晚可能不能相聚,不是慶祝的日子,「我們愛這個國家,將會團結獲勝。眾人的分歧實際上讓我們更強大,我站在這裡充滿感謝,接受你們的提名成為美國副總統候選人。」日前遭槍擊的美國前總統川普,宣布其副手為暢銷書《絕望者之歌》作者、39歲的俄亥俄州聯邦參議員傑德‧范斯(J. D. Vance)。槍擊案過後,各界評估川普勝選機率大增,范斯極有可能成為下一任美國副總統,范斯何許人也?他如何從美國白人勞工的絕望底層,胼手胝足翻轉階級?范斯生長在美國俄亥俄州南部的中央鎮,所謂的廣大的「鐵鏽帶」中的一座貧窮小城,見證了美國經濟蕭條對工人階級帶來的沉痛打擊。二戰過後,范斯的外祖父母為了過著更好的生活,放棄伐木採礦的工作,離開肯塔基州阿帕拉契山脈的老家,來到中央鎮的一家汽車工廠謀職,並生下他的母親。隨著戰後美國經濟的復甦,祖父母彷彿也一圓美國夢,但因為出生、階級、文化的差異,孤伶伶的小倆口從來沒有適應當地社會,這造成他們家族隨後的不幸,亦即范斯悲慘的成長背景。范斯的母親未成年即懷孕生子,長期跟毒癮搏鬥,而負責養大他的外祖父母都沒有從高中畢業。事實上,范斯的親戚幾乎沒幾個人讀過大學,范斯所成長的小鎮一年就有幾十個人死於海洛因吸食過量。范斯雖然有著白人的外貌,但蘇格蘭-愛爾蘭裔hillbilly的身分讓他的家族在以昂格魯-薩克遜人為主的美國社會中顯得格格不入。他們的價值觀念也距離流行文化中定義的美國南轅北轍:在這個強調個人主義的社會裡,hillbilly極端強調對家庭的忠誠。他們篤信上帝,即使不真得常上教堂,也要謊稱如此。他們摯愛這個國家,但相信手上的槍比法律更能實現正義。范斯的姥姥曾企圖用汽油燒死酗酒的姥爺。她的兄弟曾因為別人侮辱了他的母親就用電鋸砍下別人的手腳。但受害者沒有告上法院,因為他也是hillbilly,他很清楚羞辱別人的母親該有什麼下場。《絕望者之歌》就是講這樣的一群人,也就是范斯的家人,在進入都市、融入中產階級社會時遇到了什麼障礙?他們的家庭、信仰出了什麼問題?他們曾經如何熱愛這個國家?又如何感到被歐巴馬夫婦這樣的政治菁英背叛?最終,他們如何失去了對自身最後的一點點信心? 高中後進入海軍陸戰隊,軍事訓練讓范斯有機會過著「正常」的生活,並終於有能力獲得經濟獨立。退伍後進入俄亥俄州立大學,畢業於耶魯法學院,雖然與菁英文化格格不入,但表現優異並擔任《耶魯法學論叢》編輯。范斯掙脫了山裡小鎮套在他身上的階級鎖鍊,從耶魯大學法學院畢業、進入名聞遐邇的創投基金公司Mithril Capital Management上班,與妻子與兩隻狗住在舊金山。表面來看,他已是成功的人生勝利組。然而,在《絕望者之歌》這本自傳當中,他透過他命運多舛的前半生述說底層美國與憤怒白人的絕望與無力,分析究竟是什麼因素讓他們無法改變命運、在美國社會安身立命。另一方面,他也試圖透過自己的案例說明,在這個每年都有好幾位青年因毒品或犯罪而死亡的美國小鎮,成功地翻轉人生、突破階級的枷鎖。他認為,關鍵在於對自己創造改變能力的信任,以及一個和睦的家庭。以下文章摘自《絕望者之歌》,范斯寫下在耶魯法學院畢業前夕的心路歷程:
日期:2024-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