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核運動只能遊行、抗議?首爾市民可不這麼認為。利用公民社會的熱情,首爾市致力「減」掉一座核電廠!在「反核市長」朴元淳的大力推動下,僅花兩年就減了九十六億度電,相當於台灣核一廠一年所生產的電力。
日期:2015-01-22
我們總是聽到中國十三億人口,市場大、商機好,但是,真正吃到的,又有多少?過去十年,中國經濟急速成長,一路上也留下坑坑疤疤,如今,中國內需正往填補經濟缺口的方向轉型,從醫療、教育到環保,誰搶先滿足缺口,誰就能賺到錢,《今周刊》前進中國服務業第一大城上海,見證新興服務業如何成為未來十年中國成長的熱點。
日期:2014-09-25
二十萬人,相當於全國一%的居民,去年三月同步走上街頭;歷經多年悲情的反核運動,終於看見一絲曙光。但激情過後的殘酷現實是,台灣與非核家園之間,距離還是一樣遙遠。
日期:2014-03-06
五年前飽受風雨蹂躪、滿目瘡痍的莫拉克颱風災區,經過各方努力,生活逐漸回穩,居民更在自家屋頂裝設太陽能板,小林村發電自用、大愛村售予台電,甚至有機會促進在地居民就業,形成多贏局面。
日期:2014-03-06
為什麼一個原本充滿投機味、頻傳倒閉、虧損連年的產業,如今,具有遠見如特斯拉電動車(Tesla)董事長馬斯克,與投資算盤撥得極精明的「股神」華倫.巴菲特,均捧著大把大把銀子,奮不顧身地押寶投資?這個產業就是太陽能產業,許多投資人挖苦它是「慘業」,然而,有部分投資銀行預言「第二次淘金潮」今年將正式來臨。太陽能產業由衰轉盛的契機,或許就出現在你、我的屋頂上頭。
日期:2014-01-22
困擾全球的QE退場問題,終將塵埃落定;中國「習李體制」的改革,即將走出新局。兩大影響台股走向的變數,將於明年呈現什麼樣的變局?《今周刊》舉辦「大師圓桌論壇」,邀請四位財經專家、五位股市投資達人,為你揭開2014年全球投資的新機會,助你在關鍵時刻從容布局,立於不敗之地。
日期:2013-12-05
德國,靠工業出口吃飯的歐洲經濟大國,卻放棄核電走上綠能之路,誰說沒有核電,就無法發展經濟?台灣日照比德國多、風力比德國強,他們能,我們為何不行?《今周刊》深入6座城市,探討德國電力大革命,為台灣發現一條新的能源之路。
日期:2013-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