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為國際政治記者,大學時曾針對波士尼亞內戰進行當地研究。曾以記者身分任職於政治、經濟、國際部門以及擔任莫斯科特派員,工作經歷超過20年,在全球超過40個國家取材,內容涵蓋政治經濟到文化等廣泛的主題。他表示撰寫本書的原點,就是自己在巴爾幹半島一個小國裡發生的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內戰中,遇見那位27歲的年輕人生前所說的話。為什麼一個國家要侵略他國?為什麼某些國家總是遭受苦難?為什麼一直以來相安無事的人們,有一天會互相殘殺?為什麼有的國家即使擁有天然資源,卻還是貧苦不堪?國際秩序是透過什麼機制來維持和運行?擁有核武器究竟意味著什麼?這位朋友交給我的課題,讓我想起了這些根本的問題,而本書就是在尋找答案的漫長過程中誕生的。
日期:2022-11-08
場景1:在台美外交晚宴上,1位華府人士坦言,若解放軍攻台,台灣至少要獨自抵抗兩個月以上,傷亡超過150萬人,並造成美國巨額損失,美國才會進行有限度的支持—但若中共的決心超出以上範圍,國際將默認當下現實。台灣國防高層愕然:「⋯就這樣?」華府人士:「抱歉,這是我的肺腑之言。」場景2:參謀本部情研處少尉分析官神色緊張地帶回對岸最新的軍事調動:「長江邊的大廠房內,中共正建造兩百多艘機械式登陸艇;東風導彈發射車已進入機動陣地、沿海各軍醫院準備大量血漿⋯。」但高層卻以「總統很忙」為由,阻止情報官彙報:「你到底想要讓國民承受多大壓力?要是股市暴跌、外資撤離、社會不安,誰來負責?」
日期:2022-11-03
它為影劇男神增添帥勁,也讓生存遊戲玩家提升戰力;更是國際軍警重要的訓練工具。巍嘉國際透過玩具槍展現的技術力,讓全世界都看到台灣。
日期:2022-11-01
長年研究共軍的國防大學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教授,也是剛卸任的前所長馬振坤表示,中共20大結束後,兩岸海空兵力在台海周邊對峙恐成為新常態,因為北京認為必須以軍事遏止外國干涉台灣及支持所謂台獨分裂實力,惟共軍會在達到爆發衝突的臨界點前收手。只是,由於兩岸海空軍兵力在台灣周邊海空域對峙頻率更高、距離更近,未來雙方爆發擦槍走火的非意圖性衝突,可能性大為增加。但馬振坤也指出,目前「習近平沒有主動實施武統(台灣)的意圖」,因為北京對兩岸關係的基調依然是和平統一,而在和平統一政策下,武力是依據中國反分裂法遏制台獨促進和平統一的手段。「若要將和統改為武統,便是(中共)黨中央對台政策的重大戰略轉變,需要中央政治局會議,甚至是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的同意。」他也重申,對台灣來說,「國軍做好備戰就是避戰」,台灣必須建立不對稱作戰實力、維持先進基本戰力,同時強化後備戰力,才能有效因應台海新常態。
日期:2022-10-24
根據《財訊》報導,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卸任後,未接受任何職位安排,全心宣導他提出的「整體防衛構想」,近日將戰略實務經驗撰寫成《臺灣的勝算》一書,引發國人對不對稱戰略的關注。
日期:2022-10-22
5G通訊逐步實現智慧生活,但地面通訊受限地形、地貌,仍有40%地區難被訊號覆蓋。低軌衛星居高臨下,補地面通訊之不足,連線上太空,訊號無死角、萬物聯網的美麗新世界即將來臨!
日期:2022-10-20
記一段難忘的金門史蹟之旅!帶著員工完成一趟金門的員工旅遊,看到員工充滿著滿足的笑容,可以感受到這趟旅行大家都很滿意!
日期:2022-10-13
台海近期風險升溫、中國共軍擾台力道與頻率高張,又逢中共20大政權交替的關鍵時期,總統蔡英文今年國慶日演說,較以往顯得有彈性及務實,不僅明確向中國喊話「兵戎相見不是兩岸的選項」,更首度向北京遞出橄欖枝,期待在兩岸邊境解封後,逐步恢復交流,願與北京尋台海和平的方法。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丁樹範直言不諱,「風險控管才是主旋律」。英國諾丁漢大學亞洲研究所中國計畫主任蘇利文(Jonathan Sullivan)受媒體訪問時評論,台灣越來越懂的在(台獨)紅線後頭創造空間。
日期:2022-10-11
編按:美國在今年7月曾援助烏克蘭多套「國家先進防空系統」(NASAMS),現在這套系統,極可能列為軍售台灣的項目之一,政府高層人士透露,美方可能在今年年底前宣佈對台多項軍售項目。據了解,這套防空系統是由挪威康斯堡防衛與航太公司(Kongsberg Defence and Aerospace)和美國雷神公司合作推出,可補強我空軍對機場丶軍事基地與據點的防空戰力,為功能強大的中短程地面防空系統。
日期:2022-10-07
編按:北韓週二(10/4)日上午朝日本東北方向發射飛彈,根據韓聯社報導,南韓空軍派出兩架F-15K戰機,下午發射兩枚「聯合直接攻擊彈藥」炸彈,回應北韓發射彈道飛彈的挑釁行為。
日期:2022-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