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經濟軟著陸機率提高,生技業或許無法循前例受到資金追捧,但擁有專門技術的生物相似藥小藥廠,由於具備某些條件,或許能成為該產業下一波亮點。
日期:2023-08-09
一劑4900萬元、被稱為「全球最貴藥劑」的罕病藥物「諾健生」自8月起納入健保給付,掀起各方熱議。許多民眾質疑為何花大錢給付只給少數人能用的藥物?也擔心是否造成排擠效應?新光醫院副院長、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認為,健保初衷原本就是照顧「急、重、難、罕」患者,彰顯我們對生命價值的高度重視。但另一方面,這也凸顯台灣「健保總額成長率」以及「總額」不足的兩大困境,值得各界重新省思。
日期:2023-08-08
近日傳出醫界不滿健保總額公式的計算方式改變,認為明年健保總額遭砍150億元,衛福部次長王必勝面對質疑,週四(5/18)解釋,事實上明年的健保總額相較於今年,不但沒有砍掉150億,而且應該還會增加60億以上,預計成長率會從今年的3.2%上升到4%以上。
日期:2023-05-19
在寵物醫療領域,共信醫藥科技控股(簡稱共信)走了一條很不一樣的路。作為完全由台灣自主研發的狗癌症用藥、原本是專注人類癌症新藥的生技公司,2022年11月,共信成功將寵物癌症藥授權海外,與澳洲醫療器械公司Interpharma Solutions Pty簽署授權協議,據母公司共信-KY發布的重大訊息,共信將取得簽約金及分階段里程碑款項共200萬美元。
日期:2022-12-28
儘管新冠疫情逐漸降溫,台灣生技產業卻依舊繼續向上,在生技市值創下歷史新高的背後,新藥研發、藥品製造成為關鍵力量,藥華藥、合一兩屆生技股王如何開創巔峰?疫情後下一波生技的新機會又在哪裡?《今周刊》生技100大報告將為你全盤解析。
日期:2022-07-06
「我們是(新冠肺炎)住院口服藥唯一完成二期臨床的。」面對外界質疑,即將爭取FDA(美國食藥署)緊急使用授權(EUA)的計畫恐充滿荊棘,國鼎生技董事長劉勝勇仍是展露信心,「我們現在就是拿所有的資料去分析、去研究Pre-EUA。」
日期:2022-01-26
工研院院士邁入第十屆,來自半導體、石化材料、資通訊、機械、光電、生技、綠能永續等跨領域傑出貢獻人士,撐起臺灣產業一片天,院士十載,智慧積累,建言獻策,推動產業不斷前進,為臺灣打造精彩未來!
日期:2021-12-21
癌症不但蟬聯台灣死因榜首長達38年,根據衛福部公佈最新統計台灣平均每4分31秒就有1人罹癌,2019年癌症更奪走超過5萬條人命。但罹癌最可怕的不只死亡,而是在治療過程中巨大而痛苦的副作用,也是各國醫療積極研究、相互競賽的目標,究竟癌症之苦有沒有新解方呢?
日期:2021-10-19
近五年快速崛起的中國醫藥產業,積極在全球攻城掠地,也將版圖踏進台灣,除了此次BNT疫苗的大中華區代理上海復星以外,還有幾家中國藥界新星,也開始在台灣布點活動。他們手握台灣市場代理權,來勢洶洶。以下是幾家攸關台灣新藥的中國公司,他們的發展與崛起,是台灣的借鑑,亦是一記他們已然進逼台灣的警訊。
日期:2021-06-09
「癌症,一直是人類重要的天敵,是醫學界很大的挑戰。」2019年12月的「新醫療百年工程」論壇上,鴻海科技集團創辦人郭台銘的致詞一開場,就闡明了要對抗癌症的決心。15個月後,郭台銘宣布以50億元入股台康生技,對於他要消滅癌症的信念,強勢表態。
日期:2021-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