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她們,是我的第一個共同照護個案,就像初戀的感覺,讓我印象深刻,始終難以忘懷。原本在安寧病房工作的我,第一次踏出安寧病房,走向安寧病房外的世界,體認到原來在病房之外的世界,是怎樣的驚心動魄及揪心。
日期:2020-04-16
只要有機會能留下全家福的合影,不管在何時何地,都是值得珍惜的。尤其是臨終前的陪伴留影,希望留下的是親友間彼此祝福、道別的畫面,期待日後在家屬的回憶中,除了悲傷之外,也能明白善終是人生最棒的禮物之一。
日期:2020-04-15
接納需要學習需要勇氣,更需要時間來好好消化,儘管將心裡的猶豫先全部擱著,好好告訴父親自己心裡的糾結,好好跟父親說說從小到大的感謝與道歉,好好的告別,把愛說出口,讓父親有機會安息,讓自己有機會釋懷。
日期:2020-04-15
在小惠午睡飽後,我幫她做放鬆按摩時,找了個適當的時機跟她說:「若妳要出一趟遠門,很久很久都不能回家,可能好幾個月可能好幾年,可是偏偏先生和孩子都不在,妳會不會很擔心呢?」
日期:2020-04-15
「我的老婆過世2年又4個月後,我才接觸到一葉蘭(喪偶協會)。那時候我白天看不出來、到處工作、旅遊,但是晚上一個人開車時,我就會悲從中來。」
日期:2020-04-15
一九五二年十月十五日,法國攝影家卡提耶.布列松出版《決定性的瞬間》,揭露攝影的核心奧祕。這本書影響後來許多攝影師,「決定性的瞬間」成為攝影師追求的無上境界。
日期:2020-04-15
「我覺得中年人這麼努力打拼,卻因為一些人生的議題沒有解決,受困在裡面,沒辦法享受中年應該要有的成果,好可惜。」陪伴父親走過癌末與臨終的林靜君,40多歲時毅然轉業,從記者轉為諮商心理師,並專注於成人諮商,因為她深知「一個中年人,會影響一家人」。
日期:2020-04-14
許瑞云做為一位醫師,她想幫助病患遠離病痛的糾纏;或是說,梳理內在的糾結。而她發現疾病跟心理有明顯關聯,像是失眠、自律神經失調、慢性發炎等等,生病背後的原因,往往與身心靈失衡有關。人的內心深處是想選擇愛,不是怨。
日期:2020-04-10
「探訪病人前,務必打電話交班!」照會單上出現了一串不尋常的文字,原以為是病情複雜,沒想到卻是人事複雜。在我撥電話之前,醫師就已經先找到了我。「這床是一位『大哥』,他不久前已簽『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意願書』,現在情緒起伏很大,一直想把氧氣扯掉,什麼話都不說,一心求死。他太太是越南人,中文字只認得自己和家人的名字,三個小孩裡面最大的十七歲……。」
日期:2020-04-10
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日前公開點名台灣對他網路霸凌長達3個月,甚至發出死亡威脅。對此,一名在英國唸書、來自台灣羅東的女孩林薇,上傳名為「一封致予譚德塞博士的公開信」4分鐘影片,要求譚德塞為其不實指控道歉,在網路引發熱議。而行政院長蘇貞昌今(10)日上午也批譚德塞沒證據就亂講話,「很不夠格在那個位置上」。
日期:20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