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如廁習慣不良,生活忙碌、外食機率增加,不但沒時間好好上廁所,更因為纖維素攝取不足而沒辦法好好排便,以致於如廁常要用力,進而導致痔瘡產生。尤其多數上班族壓力過大,常把工作帶回家,無法好好放鬆,也使自律神經失調,影響腸子自行蠕動的能力,造成排便不順。甚至有些患者諱疾忌醫,常私用偏方或不治療,使得痔瘡症狀加重。
日期:2015-07-24
老祖宗說的好,「上醫治未病、中醫治已病,下醫治末病」,在預防重於治療的鐵律下,平日就該警覺身體傳出的訊號,尤其正確理解反映身體機能的數字,才能進行精準的健康管理。一個數字,代表一個密碼,解讀它、看懂它、改善它,健康之道就在其中。
日期:2015-06-18
大腸癌增加人數位居10大癌症之首,民眾看到便中帶血總是感到不安。如果出現的血液是暗紅色,甚至帶有黏液,還長期伴有腹瀉、腹痛,就要小心可能是癌症或發炎性腸道疾病。
日期:2015-05-21
藝人余天的二女兒余苑綺上周進行直腸癌手術,飲食清淡、作息正常的她不解為何會罹癌?醫師指出,罹患直腸癌的因素很多,除了遺傳基因,包括飲食不當、生活作息不正常、西化飲食習慣,都是一般人常忽略的直腸癌陷阱。
日期:2014-10-09
當勞工正在爭取調漲最低薪資、抗議工時過長的同時,在台灣卻有一群人,每周平均工時超過一百小時,遠超出《勞動基準法》工時上限。但卻因為他們定位不明,只能委身無法可管、無處可申訴的灰色地帶──他們是實習醫師。
日期:2013-07-29
「大便有血!」這日常生活中偶爾會發生的排便狀況,經常被誤以為是痔瘡發作甚至月經不順,因而延誤就醫。醫師表示,任何形態、樣貌的大便帶血都應該視為大腸直腸癌的警訊,早期發現治療,才可將傷害減到最低。
日期:2013-04-25
醫療的進步雖然讓罹癌患者和家屬樂觀以待,但身心卻備受煎熬且所費不貲,因此,惟有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才是降低罹癌風險的根本之道。本刊專訪十大名醫,從環境、飲食、運動、睡眠和健檢各面向,教你活得健康、過得快樂。
日期:2012-12-27
前總統李登輝因罹患大腸癌,以89歲高齡進行手術切除,但是你知道嗎?大腸癌已經成為近年發生率最高的首位,甚至還有14歲的大腸癌患者,面對這個新興起的殺手級癌症,絕對不可不慎!
日期:2011-11-10
坐太久小心死得早!這不是危言聳聽,去年7月美國癌症協會發表一篇針對12萬人、長達14年的研究發現,坐得愈久,壽命愈短;專家提出警告,少動的生活形態對健康的損害,相當於抽菸與肥胖。
日期:2011-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