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要變冷了,本周將迎來一波乾冷空氣南下,直逼「大陸冷氣團」等級,這樣的氣溫變化,對於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來說更是輕忽不得。對此,有醫師提醒,如果早上起來,發現家人怪怪的,比如頭痛、暈眩、或是走路不穩,懷疑可能是中風的情況,這時可用3招檢測法,分別是「微笑測試」、「穩定度測試」、「說話測試」。
日期:2023-11-14
「我爸負責照顧我媽,他們住的地方離我大約有一千哩,我不太可能常常回去。我不認為爸有把不好的事情都告訴我們,距離那麼遠真的很糟糕,你會覺得無助又充滿罪惡感。」「我只是媳婦,所以無法干涉得太多。我覺得他們沒有得到完善的診斷,他們一直去看原本的家庭醫師,但我擔心她還有其他問題。每次我提出建議,他們都裝做沒聽到。」
日期:2023-11-12
衛生福利部最新癌症登記報告出爐,「肺癌」發生人數擠下連15年榜首的「大腸癌」,成為國人10大癌症之首。報告也顯示,在台灣每4分19秒就有1人罹癌,癌症時鐘速度維持跟前一年相同。另外,胰臟癌為近年來首度進入癌症發生排名前10名的癌症,但胰臟癌目前國際間尚無實證能對胰臟癌進行篩檢,若有上腹痛或背痛疑似來自後腹腔、體重明顯減輕、黃疸、茶色尿合併灰白便,就要盡速就醫。國民健康署也表示,110年癌症發生人數近年來首度下降,但仍需長期觀察趨勢變化。
日期:2023-11-10
編按:新北市週三(9/20)發生虎頭蜂叮咬登山客事件,20人到瑞芳山區爬山,卻遭到上百隻「黃腳虎頭蜂」叮咬,共11人受傷,其中2名山友更在運送下山途中失去生命跡象,經送醫不治。另外,就連參與救援的警消也在搬運途中遭到蜂群螫咬,幸而治療後沒有大礙。據《風傳媒》報導,這個登山團由平均60歲的熟齡族組成,原本計畫到八分寮步道踏青,未料上午11時左右在山區遇成群黃腳虎頭蜂攻擊。其中16名未受傷與輕傷山友先行下山,傷勢較嚴重的4人則因四肢麻痺而留在現場待援。救援隊到場後,以擔架將傷者運下山,其中胡姓、焦姓男子原本有意識,卻在途中失去生命跡象,緊急送醫後仍宣告不治。據《聯合新聞網》報導,參與急救的台灣礦工醫院院長黎慶福說,病患被送到急診室時已無呼吸心跳,全身發黑,臉部膚色也像缺氧,顯得暗沉。今周刊曾報導,在臺灣常見有7種的虎頭蜂,夏末秋初時是入冬前蜂后孵化的關鍵時期,為了保衛家園,此時也是虎頭蜂攻擊性最強的時候,再加上虎頭蜂的刺本身沒有倒鉤,可以重複叮刺,因此才成為了登山客口中「台灣山林最恐怖的傳說」。熱愛山林的「老謝」謝金河曾撰文指出,自己的好友廖啟仁跑山經驗豐富,卻在烏來登山時遭遇大群蜂螫,一度住進加護病房。當時73歲的廖啟仁雖情況危急,但全賴「這習慣」逃過一劫,而且很快就出院,究竟他是怎麼辦到的?遇到虎頭蜂又該怎麼辦?(原文刊載於2021/12/16,更新時間為2023/9/21)
日期:2023-11-08
「心臟血管支架」這名詞對許多人或許並不陌生,當被醫師告知要裝心臟血管支架,似乎也只能勇敢點頭。為什麼需要裝?放置後真能高枕無憂?
日期:2023-11-08
林口長庚醫院11月6日宣布,林口長庚心臟整合中心團隊在主任謝宜璋領導下,引進新式超微二尖瓣人工鍵索修補手術,並成功治療患者,成為全台灣首個成功案例。
日期:2023-11-07
阿公你怎麼又來了!台中東勢警分局東勢派出所接獲一間黑輪肉圓店報案,有名阿公用完餐後,獨自呆坐在店內,一旁也沒有家屬陪同,於是將他先帶回派出所休息。沒想到回到派出所後,有員警認出這名88歲阿公去年曾被通報迷路,因此馬上通知他的孫子前來接人。
日期:2023-11-06
來自烏克蘭的女星瑞莎來台發展多年,2013年她申請歸化台灣並放棄烏克蘭國籍,2019年順利拿到台灣身分證,成為正港「台灣媳婦」。瑞莎自掏腰包成立「瑞星韻律體操協會」,培育台灣韻律體操選手,屢獲國際賽佳績。有消息指出,瑞莎因推廣體操運動的良好形象,可能會被列入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名單內。對此,瑞莎稍早在IG限動表示,「很謝謝大家的關心,但我沒收到任何詢問或邀請。我的重心與目標是我的家庭,我的學生們,她們的末來,與台灣韻律體操的發展」。民進黨發言人張志豪回應,針對各界舉薦人才,目前正由不分區提名委員會討論中,主要基於民主大聯盟的「跨黨派、跨世代以及跨領域」三原則來討論。張志豪強調,在此原則中,除專業與女性的考量之外,民進黨也都非常積極在討論相關人選。
日期:2023-11-06
近期台大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立民提出警告,中國目前「肺炎黴漿菌」正在大流行,台灣也開始出現病例,有醫師擔憂預估,12~1月恐怕會迎來感染潮。到底什麼是「肺炎黴漿菌」,它是怎麼傳染的、潛伏期有多長、有哪些特殊症狀,高風險群除了學齡兒童還有誰?疾管署相關QA一次告訴你。
日期:2023-11-04
今周刊編按:國內神經醫學與罕見疾病權威、台北榮總周邊神經科主治醫師兼科主任宋秉文11月1日離世,享壽70歲。台灣神經罕見疾病學會證實,「宋秉文醫師在臺北榮民總醫院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過程平靜安詳」。據了解,宋秉文一生致力於推動台灣神經遺傳疾病的學術研究與國際交流,為該領域學術巨擘,即使在病中仍心心念念學術,主持編纂「小腦萎縮症的臨床試驗」專書,彙集當代學者研究精華並於今年付梓出版。台北榮總副院長王署君表示,宋秉文堪稱醫師科學家典範,即便在人生最後這3年身體不舒服,仍致力編纂專書,用一根手指,一字一字打出來。
日期:2023-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