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帖治療新冠肺炎病人有顯著效果的老藥方,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與中醫師聯手下,得以成為標準處方,又可大量生產,易用且效速。
日期:2021-05-26
疫情嚴峻,確診病患持續增加,政府一直強調醫療量能足夠,實際狀況到底如何?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昨(25)日於臉書揭露基層醫護慘況,表示最近這幾天接到無數的員工申訴,醫療崩壞在即,基層真的已經不知如何是好。北市聯醫工會強調,他們並不是想引起社會恐慌,只是希望社會可以了解現況並聽見基層醫護求救的呼喊。北市聯醫工會的訴求如下:
日期:2021-05-26
國內近日本土疫情持續延燒!激增的確診案例,連帶影響到醫療量能;對此,指揮中心也表示,大多數的確診者,都屬於輕症,自行返家隔離或是自主健康管理,就可康復,應該把珍貴的醫療資源讓給「重症」的患者。胸腔重症醫師蘇一峰在臉書發文表示,自己近日時常告訴來快篩的民眾兩件壞消息,第一件就是採檢陽性;而第二件事情則是「回家觀察與休息」。
日期:2021-05-25
近期隨著COVID-19疫情升溫,防疫保單再次掀起銷售熱潮。金管會保險局統計,截至今年5月17日為止,整體產險業防疫保單新契約件數高達289萬件。在5月13日至19日,市場一口氣新增53萬張新契約保單,顯見民眾對於防疫保單的需求仍相當大。若以一人投保一張保單計算,全台達12.6%人口購買防疫保單,光是保費收入就超過13億元,而完成理賠的件數則為658件。但消基會指出,確診數激增恐衝擊醫療量能,未來若有買防疫保單的確診者,因量能不足無法住院,而改進入防疫旅館、集中檢疫所等地方治療、隔離,可能會產生許多理賠爭議。
日期:2021-05-25
國內疫情未見趨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公布本土確診281例、261例校正回歸個案,確診個案中新增6例死亡;指揮官陳時中宣布,全國三級警戒延長6月14日,另外教育部長潘文忠也說明,全國各級學校及公私立幼兒園停止到校上課,同樣延長到6月14日(一)止 。
日期:2021-05-25
高雄市昨(24)日一口氣新增5例本土(案4742、案4743、案4741、案4744、案4826),全都與屏東潮州群聚感染有關。5例為同住5家人,這對50多歲夫妻為確診者的牌友,一同打牌後染疫,再將病毒傳給同住子女及孫子,最小感染者年僅3歲。其中阿嬤(案4743)於5/17出現症狀,5/20才打1922安排採檢,卻在隔天(5/21)前往好市多購物,離譜行徑讓醫生忍不住怒轟「心存僥倖」。
日期:2021-05-25
彰化縣累積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已96人,今天新增的5名確診個案是員林市秀妃養身會館員工,此會館已有6人確診,由於最近公佈的確診者足跡遍及員林市多處,今晚員林基督教醫院湧進近百人前往篩檢站,顯得人心惶惶。
日期:2021-05-25
台北市議員林亮君辦公室同仁確診新冠肺炎,昨(24)日晚間9點多,林亮君與其他同仁,共計5人前往快篩站篩檢,結果兩名助理快篩陽性,其中1人包括特助吳崢,已送往集中檢疫所。林亮君與另外2位同仁採檢陰性,正進一步確認需等PCR報告出爐。
日期:2021-05-25
編按:曾獲「華人楷模年度人物」、馬來西亞拿督鄭博見不幸罹患新冠肺炎,原本症狀輕微、在家自我隔離的他,染疫14天後病情急轉直下一度命危。從鬼門關走一遭回來,拿督鄭博見公開染病全過程,他以自身經歷奉勸確診病患一定要做血液和肺部X光檢驗,了解自己的真實病情。 事實上,台灣與國外都曾發生多起COVID-19 患者,猝死在家中的悲劇,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說明,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如果合併「隱形缺氧(Silent Hypoxia)」,該患者的症狀會讓許多醫師大感驚訝,原本認為這些缺氧的人應該已經處於休克狀態,但他們往往卻意識清楚可以正常應答,甚至還能滑手機。由於沒有明顯症狀,等到發現不對勁要送進急診時,往往已經太遲了。 然而,在疫情延燒時期,冒然衝急診是很危險的舉措,那麼,在家自我隔離的確診者,該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出現「隱形缺氧」呢? 黃軒醫師強調,民眾不必過度恐慌,德國研究顯示,COVID-19確診者中,只有32%會出現「隱藏缺氧」症狀。另外,出現合併隱藏缺氧症狀的染疫者死亡率只有18%,甚至比出現合併典型呼吸困難衰竭症狀的染疫患者死亡率約30%,還要來得更低。 黃軒醫師建議, 若是輕症或無症狀患者不安心,可以考慮購買「血氧濃度計」或是有些智慧手錶就有提供血氧偵測功能,若低於90%就要提高警覺。 美國的作法也很值得參考,一開始由醫護人員確認輕重症、分艙分流後,輕症或無症狀患者在家自我隔離期間,由家庭醫師遠端視訊看診、隨時掌握病情,這也值得台灣借鏡。 最後,再次提醒,此時千萬不要輕易衝急診室,不但讓醫療量能負擔加劇,由於急診室可能充滿各種變異病毒,不小心帶病毒回家就得不償失囉。 以下是大馬拿督鄭博見染疫的親身告白:
日期:2021-05-24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擴大,自去年起本土案例已急速飆升近4000例,考驗台灣一整年的防疫部署。
日期:2021-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