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病歷資料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病歷資料共有33項結果
傳產

工研院第十三屆新任院士出爐  蕭副總統讚揚 工研院讓世界看到最有實力的臺灣

工研院今(6)日舉辦「第十三屆工研院院士授證典禮」,並展出「智匯永續 共創未來」主題特展。今年新出爐的新科院士共有五位,包括:NVIDIA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AMD董事長暨執行長蘇姿丰、宏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暨執行長陳俊聖、中美矽晶製品股份有限公司及環球晶圓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暨執行長徐秀蘭、臺中榮民總醫院院長陳適安。副總統蕭美琴親自為新任院士授證並表示,很榮幸代表賴清德總統來授證,院士皆是對產業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的業界泰斗,她也強調,工研院長期作為孵化及技術轉移的中心,對臺灣產業扮演關鍵角色。謝謝工研院的努力及成就,讓世界看到臺灣、尊敬臺灣、需要臺灣,少不了臺灣。在複雜的全球政經環境及區域情勢發展、以及AI科技趨勢下,臺灣正站在歷史轉折點,她相信工研院科技及人民的努力,會讓世界看到最有實力的臺灣。

日期:2024-09-06

傳產

張國煒獨拿逾百億遺產!兄弟纏訟8年最高法院判張榮發遺囑有效…K董決勝關鍵點是它

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8年前過世,遺囑將遺產全留給2房獨子張國煒,並指定張國煒接任總裁,引發大房不滿,大房3子張國政提確認遺囑無效訴訟,一審認定判張國煒勝訴。張國政上訴,台灣高等法院駁回,案經上訴,最高法院今駁回確定,張國煒將可獲逾百億元遺產。

日期:2024-08-14

政治社會

數位醫療出口的障礙

台灣的醫療保健系統與便利在全球數一數二,但這套系統無法商品化銷售海外。若要發展數位醫療甚至出口,台灣須在個資、社會與經濟利益之間找出平衡點。

日期:2024-07-03

政治社會

35歲書記官疑「過勞死」,苗栗地院發聲明:將查明真相!司法界的「不法侵害」為何被掩蓋?

台北士林地院李姓法官因工作壓力大,3月中墜樓身亡,司法人員的工作量備受外界關注。臉書粉專《靠北書記官》近日揭露,某法院書記官疑似配屬工作壓力過大的法官,過度勞累,3次發燒住院,最終敗血症併肝腎衰竭過世,留下8個月大的孩子。有法官因此發起填寫「書記官最喜歡/最討厭合作的法官」表單,盼司法院慎重面對此問題。而4月19日,台灣高等法院也有一名48歲陳姓女法官,突然在辦公室昏倒,當場失去呼吸心跳,搶救至今仍未清醒,也凸顯司法體系人力不足及過勞等狀況。苗栗地方法院最新發表聲明,指出該書記官工作期間未接獲相關申訴,即日起組成專案小組,將深入訪談相關人員,釐清事實。

日期:2024-04-21

生活消費

白袍醫生 以IOT科技建立熱水器的醫院

每年一到冬天,就進入了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峰期,熱水器的瓦斯燃燒不完全,將帶來大量的危害,不僅人命關天,大自然環境也遭受破壞,然而其它如熱泵、太陽能、電熱等熱水供應技術,製水速度實在太慢,應該屈服?妥協?還是將系統拼拼湊湊?

日期:2024-03-12

職場

百貨櫃姐常常在櫃位哭泣…老闆可以用員工情緒管控不佳為由資遣解僱嗎?

「程小姐說她被主管職場霸凌,但公司調查結果並無此事,為避免與同事再有衝突,幫她調到附近距離約二百公尺的百貨專櫃,她又說無法配合排班,加上她情緒管控不佳,工作期間常常在櫃位哭泣,也讓鄰近專櫃人員不滿,造成百貨公司管理困擾。程小姐長期不配合公司行政程序及政策,難道不能資遣請她離開嗎?」

日期:2022-06-21

全台防疫報導

駭人數字...五分之一民眾確診後都有「長新冠」後遺症…不只呼吸道,研究曝恐造成3器官損傷

新冠肺炎確診者康復後,不少人會感到身體狀況變得比較差,醫界稱這種情況為「長新冠」,也就是新冠病毒感染後遺症。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於5/24發布研究指出,感染新冠的成年人中,每5人就會有1人經歷至少1種後遺症。而65歲以上的長者,每4人就會有1人出現至少1種長新冠症狀。研究人員發現,長新冠會影響許多器官,包括心臟、肺臟和腎臟等。

日期:2022-05-26

政治社會

健保資料供學術研究是否違憲 憲法法庭激辯 修法嚴懲個資外洩 促進公益也捍衛隱私

我國健保資料庫扮演關鍵防疫角色,過去貢獻六千多篇國際醫療研究,被視為救命資料庫,人權團體則認為,政府蒐集資料、不讓民眾退出,損害資訊自主權,有違憲之虞。

日期:2022-04-27

科技

戰略篇》科技爭霸的下一步 電子七巨頭AI醫療新策略

智慧醫療產業之所以眾所矚目,在於台灣資通訊與醫療產業都是傲視全球的領域,「強強聯手」自然引人期待。台灣電子業巨頭競相跳入參戰,他們經過三年以上摸索期後,各自發展出不同策略,誰是現階段的領跑者?

日期:2022-01-12

政治社會

逾萬人確診、疫調難落實,高風險族群成疫下受害者 因公染疫難認定 職災補償有等於無?

本土疫情爆發,由於人數增多、疫調混亂,醫護、勞工在難以確認感染源的狀況下,可能無法透過疫調資料舉證自身是因工作而染疫,進而無法獲得職災給付、補助等補償。

日期:2021-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