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歲廖先生因痛風、高尿酸而長期服用止痛藥物,十多年前腎功能變差,開始定期服藥,但仍在2015年展開每周3次的洗腎生活。不忍先生長期洗腎的廖太太,與醫療團隊討論後,決定勇敢捐腎救夫!
日期:2019-11-11
吳媽媽日前參加花蓮慈濟醫院的器官捐贈感恩音樂會,回憶當年,女兒因為腦幹長了腫瘤,人生只有短短的16年,住院的最後期間,「女兒跟志工聊到生命的意義,最後告訴我,她想要做器官捐贈。其實我當下真的很捨不得,但這是我和女兒的人生約定!」
日期:2019-11-10
林小姐偶有頭痛症狀,近兩個月來,常常有頭昏腦脹、天旋地轉的感覺,尤其在沒睡好、聞到特殊氣味時易發生。發作時,看東西會有晃動感,走路輕飄飄的,改變姿勢太大也會引起頭暈,吃了止暈藥,效果卻不好,究竟是怎麼了?
日期:2019-11-10
本身是醫院院長也是肺癌患者的蔡松彥,最初從正規療法做起,發現成效不彰,所幸把自己當白老鼠,花費近千萬投入自然醫學療法,加上自創抗癌餐盤,如今已從罹癌院長變身成抗癌院長!
日期:2019-11-08
為了落實長照2.0的計畫,健保署推出居家醫療的服務,然而參與的醫療院所及醫師卻遠不及民眾的需求量。擔任居家失能照顧計畫推動小組召集人的洪德仁醫師,多年來不僅積極推廣、培訓相關人才,更利用診所下午的空閒時間,親自深入山區關懷病人。
日期:2019-11-07
奇美醫院回到部落,最窮的時候,存款只剩5位數!開同學會,大家年收入千萬,聊的是名車、別墅、游泳池,我插不上話,更不敢說荷包見底。曾經我也想放棄推動南迴醫院,但是,當你收到水果阿伯從屏東送兩萬元捐款到台東,如果我放棄了,還有誰要做呢?
日期:2019-11-06
臨床上我們也看到很多黑暗面,例如,健保規定病人使用呼吸器就可以長期住院,有惡劣的家屬會利用這項規定,明明病人已經可以不用呼吸器,必須出院了,卻強烈要求醫師不准拿掉呼吸器,有些醫生為了增加業績或其他考量,竟然也配合;因為病人在醫院,家屬每個月只需要付二、三萬元,比在家裡請看護照顧病人還便宜、還省事啊!
日期:2019-11-06
我一直感到很憂心的事情是,因為醫療知識的不對等,導致病人或家屬做出錯誤的決定。例如已是癌末且癌細胞多處轉移、即將往生的患者,還被家屬要求要化療、急救、插管⋯⋯等。
日期:2019-11-06
「醫療AI」全球火熱,成為今年最夯的關鍵字之一。許多醫院投入心力在這場AI軍備競賽中,長庚醫療體系是台灣獲得世界級資訊化建構評價的唯一醫院,他們做了什麼?又有哪些應用值得學習?
日期:2019-11-06
台北市政府副發言人「學姊」黃瀞瑩日前傳出疑似遭到北市府顧問劉嘉仁性騷擾,劉已於今(4)日請辭獲准,他發出聲明表示,對於自己的清白深具信心,但為避免更多指涉,所以主動向台北市長柯文哲請辭,並期待調查報告出來的那一刻;柯文哲則指出,既然爆發性騷風波,繼續把劉嘉仁擺在顧問的位置上會造成困擾,因此先讓他離開。
日期:201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