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健保署昨召開「健保醫療服務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共通過七大項重大給付,包含預立醫療諮商補助對象擴大、居家血液透析納健保、術後復原加速康復計畫擴大、早產兒食品給付、基層護理人員加薪、急診相關調整、增加生產給付等,涉及經費超過五十四億元。健保署長石崇良說,本次健保首次給付母乳添加物食品,以照顧早產兒,相關措施預計五月上路。
日期:2025-03-28
編按:本書作者丹.斯特魯策爾在17年前,和富蘭克林坦伯頓投資公司的創辦人約翰.坦伯頓爵士(Sir John Templeton)相約見面後,徹底顛覆他對退休的想像。當時86歲的約翰爵士擁有數十億美元的財富,不過他的精力、專注程度及幹勁仍像創業青年,約翰爵士踩著輕快步伐,穿西裝、領帶的整齊裝扮,臉上掛著他富有感染力的標誌性微笑。作者還發現,約翰爵士的辦公室,跟富麗堂皇扯不上邊,甚至非常低調,擺舊家具,但桌上滿是最新的報紙和雜誌,表示這個人一定很關心時事現況。約翰爵士不但沒有退休、也沒有慢下來,他的時間表似乎和其他的企業執行長一樣吃力。作者從約翰爵士的人生哲學發現,頂層1%的人如何為人生下半場做準備,他發現認為退休不是終點,而是人生的另一開始,同時,他歸納出4項策略,讓晚年可以活得更充實又豐富。
日期:2025-03-13
我們來分析存股池中豐祥KY(5288)、福興(9924)與台肥(1722)的年報。並來檢討對這三家公司2025年獲利期望值有沒有修正必要。
日期:2025-03-07
編按:台北市文化局長蔡詩萍,不僅是文化界名人,更是馬拉松界的超級擁護者。即使身兼要職,他仍以驚人的毅力,2024年達成一年跑30場全馬的壯舉,體能甚至超越20歲的自己。這不禁讓人好奇,他是如何在高壓工作與長距離跑步之間取得平衡?跑步對他而言,又有什麼樣的魔力?
日期:2025-03-03
華語音樂界今(1日)傳出震撼消息,備受樂迷喜愛的創作歌手方大同,已於本月21日因病離世,享年41歲。消息由所屬唱片公司低調證實,但方大同具體病因並未對外公開,引發各界揣測與不捨。
日期:2025-03-01
藍白日前大砍中央政府總預算,醫療、社福相關預算也受影響,民進黨立委、醫師王正旭指出,包括疾病管制、防疫工作、癌症篩檢、偏鄉醫療、護理人力都受到影響。談到近期的急診室擠爆問題,王正旭也盼望立法院能儘速安排解凍相關預算,快點讓執行單位把該有的費用挹注關鍵業務上,讓人力補足,緩解急診壓力。而除了醫療、防疫受到影響外,藍白日前對預算的凍刪也影響到原本就弱勢的族群和社福團體,出身社福團體的民進黨立委林月琴指出,弱勢本來就缺乏相關補助、求救、援助等資訊的渠道,因此需要透過各種文宣來宣導,如今宣傳費用被砍,會使得這個族群更難獲取需要的資訊。
日期:2025-02-27
近期全台各大醫院急診塞爆「一床難求」,甚至有病患只能在地上插管急救,讓第一線的醫護非常崩潰,引發外界討論;對此,衛福部健保署昨(26)日邀集台灣急診醫學會等團體開會,初步拍板3大方向,將提高「急診、ICU加護病房、一般病房」的診察費及護理費給付,預計每年將多投入新台幣超過30億元挹注,最快今年5月上路。
日期:2025-02-27
衛福部林靜儀次長最近因發言用詞,受到批評。林靜儀醫師是我中山醫學大學的學姐,多年來無論是在健康政策還是醫療同仁權益方面,她總是充滿熱心,對醫療界同仁提供無私的幫助。特別是在新冠疫情期間,我與她就疫苗引入、急重症醫療資源分配、緊急醫療許可等議題進行過多次交流。她不僅在公共醫療事務上展現專業,總是願意坦率地分享她的經驗與實務做法,並提供寶貴的協助。
日期:2025-02-26
今周刊編按:全國醫學中心急診壅塞問題未解,衛福部周一(2/24)三度召開會議討論,下午緊急開記者會說明,將透過3大短期強化策略,以及中長程2大改革方向來因應。而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也表示,行政院院長卓榮泰首先感謝在春節連假期間守護民眾健康的醫護人員,尤其是在流感季當中,包括腹瀉以及重症等併發症狀就診人數及確定病例,今年是過去9年間的數倍之多,特別感謝第一線醫護人員的辛勞。李慧芝指出,衛福部於會中表示,持續協助醫院進行醫護人力、病床調整及轉診分流機制,此外近日有部分醫療院所進行院內調度,舒緩急診壅塞。卓院長請衛福部對外說明政府因應及整備情形,對於已緩解急診壅塞情形的醫院經驗與處置方案,也請衛福部協助各醫院參考推行,以有效解決目前的狀況。另外,針對有傳出患者從高雄往北找ICU床位,最後收治了但術後仍因敗血症離世,衛福部表示,該病患事件發生在2月中,是台南病患非高雄,在台南的醫院沒有ICU床,所以建議要到有加護床位的醫院再開刀。而成大斗六分院12點確認可接收,病人家屬同意外轉,隔天進入開刀房但仍不幸往生,沒有所謂Delay問題,醫院都有積極處理病人。
日期:2025-02-24
急診塞床,一位難求。一名護理師在社群平台提醒民眾這段時間務必顧好身體,因為加護病房(ICU)滿床,許多重症患者即便有背景也進不了,只能在未具備健全設備的普通病房接受ICU處置,她說「我已連上十三小時的班,有時做到很想哭」。
日期:2025-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