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病危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病危共有163項結果
健康

它如土石流般 隨年齡沉積遍及全身血管 管好你的壞膽固醇 心肌梗塞不上門

有一項身體數值可能比每天關心體重更重要,它與心血管疾病有密切相關,若不加以注意,未來可能會發生心絞痛、腦中風、急性心肌梗塞與猝死等風險,它就是「壞膽固醇」。

日期:2022-01-26

焦點新聞

心肌梗塞猝死前,身體發出6大警訊...心臟科醫師:救命關鍵是它

更新時間:20220114編按:台大經濟學系教授張清溪、也是經濟學「台大四人幫」成員之一,週四(1/13)搭乘捷運時,因心肌梗塞忽然失去意識昏倒,警消到場時心肺功能已停止,緊急送往國泰醫院仍宣告不治,享壽74歲。張清溪過去曾與吳聰敏、許嘉棟、劉鶯釧,共同出版《經濟學:理論與實際》,4人合稱「台大四人幫」,這本書被譽為是經濟學「入門聖經」。說到心肌梗塞,通常一般人都直覺是「胸悶、胸痛」,這是「急性心肌梗塞」,就是血管中斑塊突然剝落,導致血栓。而有些人在心肌梗塞前,並沒有胸悶胸痛等症狀,反而是之前可能出現胃痛、肩膀痛等間接症狀,或呼吸變急促、噁心想吐、頭昏昏的冒冷汗、臉色蒼白。只要這些症狀持續5分鐘以上,就有可能是心肌梗塞正在發生中,如果可以早點發現這些前兆,就要趕快進行自救!

日期:2022-01-14

健康

生病教我的事》「胸部X光正常,8個月後竟確診肺癌!」不抽菸、愛運動...51歲政大教授罹癌告白

台灣算不算醫療先進國家?很多人的答案是肯定的。但在台灣一診斷出肺癌,近六成已是末期,導致肺癌的死亡人數居十大癌症之冠,也燒掉最多健保費用。新國病來襲,我們該如何對抗?

日期:2021-10-15

國際總經

女兒住院「主管拒准假」憤離職!存款剩18萬的她...4年後靠1招翻身 成「年賺5600萬」CEO

家庭、事業難兼顧,是職業婦女的最佳寫照!一名母親因為1歲女兒住院的緣故,心急如焚的她向主管提出請假的需求,不料卻遭到拒絕,讓這名人母憤而離職。突然之間沒了固定收入,身上的存款也僅剩18萬有餘,最終她靠努力創業讓自己翻身,如今已是名「年收5600萬營業額」的企業家。

日期:2021-10-03

政治社會

27年前台大副院長推動安寧照護 反對最大是ICU醫師、家屬! 如今台灣臨終照護品質居亞洲之冠 83歲「善終菩薩」是推手

20211130編按:第11屆總統文化獎於今(30)日頒獎,其中的人道貢獻獎由推動安寧照護數十年的恩主公醫院神經內科顧問醫師,也是佛教蓮花基金會榮譽董事長的陳榮基醫師獲得。主辦單位中華文化總會在得獎理由中指出,陳榮基「身為一位神經內科醫師,感受病人因為疾病飽受折磨,從一個醫生的角色,體悟到如果生命無法延續,應該讓病人有尊嚴的離開世界,因此積極推動安寧療護、臨終關懷的倡議與教育,積極投入台灣安寧緩和醫療的推動」。《今周刊》於2021年9月底刊出陳榮基的專訪,以下為專訪內容。

日期:2021-09-29

健康

台灣慢性病風暴》「若能早點投資健康...」心臟放了13根支架的施振榮領悟:「生老病死一定會有,不健康的日子愈短愈好!」

慢性病無聲無息,所以往往被輕忽,卻是最要命的殺手。超過30歲的國人,有12%因它活不過70歲;生活無法自理的不健康餘命,也來到新高的8.5年。儘管如此,卻有82%台灣人自認健康!建立病識感,是對抗這個索命殺手的第一步。

日期:2021-09-22

焦點新聞

今新增2本土3境外》新北幼兒園群聚達30人! 青少年打BNT出現5大症狀恐心肌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3)日公布國內新增5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例本土及3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本土案例,1例在新北市、另1例在桃園,新北幼兒園群聚目前已累計30人確診。

日期:2021-09-13

政治社會

北市1孕婦「殘陽」確診 柯文哲警告疫情升溫:醫院不准探病!

新北市幼兒園群聚感染持續擴大,雙北共同生活圈,台北市也受到影響,北市教育局指出,北市預防性停課的幼兒園不只一間,而中正區及中山區2名學童採檢皆為陰性。至於今日北市新增1例本土個案,市長柯文哲在記者會中提出說明。

日期:2021-09-07

保險

母親臥床10幾年,兒子燒掉400多萬嚇到:幫全家買44張保單,保險存下2200萬「我不要再拖累家人」

知名理財顧問吳家揚,從高中開始接觸股市,因為工作和投資安排得當,37歲財富自由,42歲開始享受退休樂透人生。目前致力推廣投資理財教育,希望幫助大眾晉升財富自由階級。

日期:2021-08-30

健康

擔心感染COVID-19或施打疫苗副作用?專家:做這兩件事就對了!

自COVID-19本土疫情升溫以來,討論得最熱烈的話題就是「打疫苗」,但是,仍有部份民眾對此存有疑慮,有專家就表示,無論是否感染COVID-19或是施打疫苗後擔心副作用,若要降低風險,其實可以從正確量血壓跟血氧開始做起。

日期:2021-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