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疾病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疾病共有4761項結果
政治社會

Omicron流感化,防疫的責任也該回歸人民!前衛生署署長涂醒哲:政府該順應時勢,該開放就開放

我以前在當疾病管局局長時,推出一個標語:「快速專業做防疫 全民動員保健康」,以此來勉勵同仁,也形成疾管局的文化。

日期:2022-08-18

2022縣市長選舉

20多歲女下半身麻到不能走…熱血醫師扮柯南查出群聚中毒職災 詹智鈞屏東行醫逾10年,為何決定選縣長?

時間是下午3點,直到受訪前都還在看診,沒空吃午餐的輔英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時代力量屏東縣長參選人詹智鈞,快步走進會議室,邊找地方放提包邊笑著說,三餐不正常,是醫生的常態,「大家都很辛苦,所以要維護一下勞權。」醫生一職,通常予人高社經地位、高收入等印象,但事實上,台灣醫療環境、職場的嚴峻程度,恐非局外人所能想像。成為醫師之前,詹智鈞也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籌組工會,甚至跨入政壇。

日期:2022-08-17

健康

青壯年比長者易好發 症狀從下背痛到肌無力 椎間盤突出好惱人 手術治療怎麼選?

副總統賴清德接受椎間盤突出手術,隔天即可出院,日常活動也不受干擾,引發外界關注。到底什麼是椎間盤突出?動脊椎手術,真的完全毫無風險嗎?

日期:2022-08-17

品味收藏

手足相繼死亡,痛苦焦慮成了他創作「顏色」...看似惡搞《吶喊》隱藏著天才的愛與缺

一八八三年八月二十七日,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爆發,效應遠達歐洲,畫家孟克目睹這幕奇觀,於十年後畫出《吶喊》。至此,《吶喊》成為焦慮、崩潰的圖像代表,從動漫、萬聖節面具到電影,《吶喊》無所不在,深深影響視覺文化。

日期:2022-08-17

健康

「我怕明天見不到妳」艾成墜樓亡...曾曝心跳狂飆、不敢睡,醫揭「恐慌症」常見症狀

編按:40歲藝人艾成驚傳今日(8/17)上午在蘆洲捷運站共構大樓墜樓,墜落於3號出口處,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艾成當場死亡未送醫,詳細原因仍需警方調查釐清。艾成24歲在馬來西亞出道,2008年來台參加選秀節目《超級偶像》成名,並獲得超偶第二屆冠軍。他與藝人王瞳相戀多年,2020年結婚,小倆口兩週前才甜蜜歡慶結婚週年。但艾成在台創業並不順利,《ETtoday新聞雲》6月曾報導,艾成創立的「艾叻沙」全盛時期有4間店,2年前疫情爆發時出現危機,艾成一度陷入恐慌,及時將餐點轉做便當外送度過。但疫情持續2年多,仍不敵高價房租,4月底忍痛收掉西門町創始店,虧損500萬元。當時他透露,有天在教會唱歌到一半頭昏,回家測血壓飆高到170、心跳120多下,狀況很嚴重,睡覺不敢閉眼,一手緊抓老婆王瞳的手,另一手放在自己的心臟上,更對她交代遺言:「妳不要睡,我怕明天見不到妳。」當時艾成說自己身體出狀況,常常睡不好覺,「有想過若自己真的離開,心裡是不甘心,我最捨不得Haru(毛小孩)跟王瞳。」心跳很快、胸悶吸不到氣、手部發麻、頭暈,覺得自己快暈倒甚至快死掉了…,這些其實都是「恐慌症」的表現。林新醫院身心科主任蕭宇廷表示,恐慌症好發於中年人或年輕人,有上述的症狀時,應儘速至身心科就診,千萬不要延誤而錯失治療先機。(原文刊載於2019/12/18 ,更新時間為2022/8/17)

日期:2022-08-17

健康

8種人別吃「益生菌」!好菌反變有毒致命 醫:腸道健康維護不成,恐引發敗血症

現代人注重養生,會補充各種不同的保健食品讓身體更健康,其中維護腸道健康的益生菌,更是許多人日常會服用的保健品,但腸胃科醫師指出,益生菌並非人人都可以吃,對8種人而言,吃了益生菌恐怕就像吃了有毒的細菌一樣,引發敗血症。

日期:2022-08-16

國際總經

23年來超過3.8萬個訴訟…嬰兒爽身粉成分陷致癌爭議 嬌生明年起全球停售「滑石粉」產品

美國醫療保健大廠「嬌生」(Johnson & Johnson) 週四 (8/11) 宣布,將在 2023 年全球停售以滑石粉為基底的嬰兒爽身粉。

日期:2022-08-12

健康

香腸是無辜的!亞硝酸鹽「不會致癌」還能預防心血管疾病…陽明交大:這2種食物也利大於弊

香腸是台灣常見的平民美食,只是裡面含有硝酸鹽及亞硝酸鹽,普遍認為可能致癌。不過根據陽明交大食安所最新研究,國人吃下最多硝酸鹽及亞硝酸鹽的食物來源並非加工肉類製品,而是來自蔬菜與米飯。調查也指出,硝酸鹽及亞硝酸鹽對於降低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幫助。

日期:2022-08-12

健康

長時間追劇、用眼過度 年過45視茫茫? 小心老花眼提前報到 專家教保養關鍵

用餐時不自覺將眼鏡拿掉,看書報雜誌習慣拿遠一點看……,年過四十、五十歲,現代人似乎無法避免出現老花眼症狀。一旦老花眼了,該怎麼辦?

日期:2022-08-10

健康

健康靠自己 非人云亦云尋煩惱

隨著臨床研究數據的累積,過去大家熟知的慢性病管理原則,已不單純用年齡論斷健康。套用青壯年的健康標準,對高齡者也會帶來反效果,宜以新思惟面對疾病、對自己的健康負責。

日期:2022-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