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疫苗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疫苗共有4035項結果
暖神投資組

【黃豐凱】20220604pp大數據周報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06-05

全台防疫報導

死亡案例152再創高!本土+68118例、再添2兒童腦炎 1歲男童「先天性心臟病」確診3後病逝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4)日公布國內新增68118例本土個案及33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52例死亡。值得注意的是,兒童中重症案例中,今日分別有5歲、6歲男童兩例腦炎案例,目前皆給予瑞德西韋投藥治療,持續住院觀察中;不過死亡個案中,一名1歲男童,因為有先天性心臟病、長期住院使用呼吸器,5/28出現呼吸困難現象,雖然投藥仍病況未得好轉,5/31病逝。

日期:2022-06-04

國際總經

六四天安門33週年》台美發聲悼念、香港燭光紀念被禁...外交部巧妙用簡體嗆:翻牆者快查「禁忌5字」

1989年,中國以血腥手段殘暴鎮壓、讓全球震驚不已的「六四天安門」事件,如今已過了33年,各界今日紛紛表達悼念之意。不過令人特別注意的是,外交部的臉書竟然罕見用「簡體字」發文,並向中國「翻牆者」喊話,快去查那些不能說的字。

日期:2022-06-04

全台防疫報導

「醫生,兒子有沒有話要留給我」確診和媽媽大吵後病歿 她落寞獨坐病房門口:再也沒有和好的機會

Covid-19疫情嚴峻,每天的死亡數仍居高不下。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在臉書發文分享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故事,加護病房外有一名婦人,詢問因染疫過世的兒子有無遺言,原來2人曾為是否就醫大吵一架,蘇一峰感嘆,這就是「疫情死亡數字背後的真實故事」。

日期:2022-06-04

全台防疫報導

台灣已開放商務客入境 何時輪到觀光旅遊團? 莊人祥:目前暫不考慮

台灣邊境檢疫目前為「7+7」,7天居家檢疫及7天自主健康管理,交通部長王國材今日表示,居家檢疫縮短天數目前有好幾個方案正在討論,會先做好開放親人接送等動線。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針對邊境開放,除防疫計程車外,是否開放親人接送或自駕,相關配套還在思考中。至於在開放商務客入境後,觀光旅遊團的部分,「現階段暫時不會思考」。

日期:2022-06-03

全台防疫報導

全台學生免費領快篩 從小一生到高三每人四劑! 200多萬學子受惠 本年度畢業生「若離校也可領」

教育部今(3)日宣布,行政院將對全國的高中、國中、國小、五專前三年學生,每人四劑家用抗原快篩試劑,而且若是本年度(110學年)畢業生已離校,也可以回校領取。根據教育部統計,民國110學年度全國的國小、國中及高中學生超過230萬人,若以每人四劑計算,至少要準備900多萬劑快篩。教育部也提到,這次方案不影響實名制的購買資格,也就是曾買過實名制快篩的學生,仍可再免費領取此次家用抗原快篩試劑。

日期:2022-06-03

國際總經

Netflix抓「寄生蟲」雷聲大雨點小?政策混亂漏洞百出 員工曝「簡單一招」可破解

Netflix先前大動作嚴格抓「寄生帳號」,根據外媒報導,預計會推出一連串新的規定,例如非同住者共享帳號需額外付費,目前已經在幾個國家開始試用,不過試用後的狀況並不理想,許多用戶根本沒收到通知,且也沒有強制執行。

日期:2022-06-02

全台防疫報導

疫情匯報》6/6第2輪快篩實名制起跑!解隔仍「2條線」怎辦?全民確診率多少「可脫離高原期」?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日公布國內新增76,98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76,967例本土個案及19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44例死亡。醫療應變組組長羅一鈞表示,144例死亡個案中,有一名為9歲男童,本身有橫膈膜疝氣病史,經手術修復;5月28日出現嘔吐,5月29日下午送醫前1小時,家人發現語無倫次、意識不清情況,緊急叫119送醫,到院時已無生命跡象,快篩陰性,急救30分鐘無效死亡,後來PCR檢驗陽性,行政相驗診斷死因為心肺衰竭、新冠確診。

日期:2022-06-02

生活消費

全民觀光動起來!自由行1晚折800、有「這5條件」最高可省1300元,7/15就要上路

55億元觀光振興補助要提前上路!交通部週三(6/1)和旅行業者、旅宿業座談,交通部目前同意國旅振興方案提早至7/15實施,也就是第一階段振興預算從原本的2022年9月1日起到10月31日止,改成至2022年7月15日到12月15日。

日期:2022-06-01

健康

莫名的疲倦、腦袋當機?染疫康復沒完沒了 「長新冠」後遺症難防 優質睡眠能緩解

新冠肺炎康復後,短期內雖不會有再次染疫風險,卻聽說會殘留疲倦、頭痛、腦霧後遺症,這些不適症狀是否真如傳說中嚴重,甚至揮之不去?

日期:2022-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