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疫情爆發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疫情爆發共有1367項結果
全台防疫報導

台灣憑什麼搶到美國75萬劑疫苗? 范疇評「這原因」是關鍵 「得台灣者將得天下!」

美國政府上周宣布,6月底將8000萬劑新冠肺炎疫苗給全球,亞洲16個國家約有700萬劑,台灣也名列其中。美國三位聯邦參議員昨搭軍機抵台,更宣布美國將捐台灣75萬劑疫苗,在台灣疫情嚴峻之際,展現對台堅定友誼與支持。長期關注兩岸情勢、並以洞察世界權力格局見長的知名作家范疇,昨接受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數字台灣》專訪時指出關鍵:台灣因世界政治格局已經被迫選邊幾十年,只是世界不知道。後疫情時代,世界各國被迫選邊站(中國、或非中國陣營)、陷入台灣處境,各國已經被「台灣化(Taiwanized)」了。他更斷言,台灣將成為世界局勢中心,從地緣的角度來看,得台灣者得亞洲,而得亞洲者得天下。

日期:2021-06-07

焦點新聞

楊志良:不願溝通的嘴臉 錯失防疫時機

「當全世界都在做普篩時,我們政府不會覺得自己錯了嗎?」前行政院衛生署長楊志良1月曾預言疫情百日內爆發,當時遭親綠人士冷嘲熱諷,結果真的被他說中,對於政府始終不願下達普篩令他十分不解。在本土疫情持續嚴峻之際,針對指揮中心的防疫政策、疫苗採購等關鍵議題,曾主管全國公衛與防疫政策的楊志良接受本報專訪,並提出政策建言。

日期:2021-06-07

台股

航運股漲完換誰接棒?矽力-KY超車大立光 「股王換人」指引新的投資方向

矽力-KY(6415)登頂股價一哥,大立光盤據多年的股王寶座退位,產業結構的轉變往往帶來新的投資契機,永豐金證券在本篇文章提供投資人中長線佈局方向。記得是在2012年,大立光(3008)憑藉鏡頭製造技術,一舉擠下宏達電成為台股新科股王,而且這寶座一坐就是9年的時間(2012-2020),一路走來超過3000個日子,你小孩都上國中了,世界盃都可以辦兩次了!

日期:2021-06-07

全台防疫報導

美國3參議員搭軍機抵台 宣佈捐贈台灣75萬劑新冠疫苗

美國聯邦參議員達克沃絲(Tammy Duckworth, D-IL)、蘇利文(Dan Sullivan, R-AK)及昆斯(Chris Coons, D-DE)率訪問團,今(6)日訪問台灣,一行人搭乘的「C-17運輸機」已降落松山機場,由外交部長吳釗燮接機。達克沃絲宣布,美國將捐贈台灣75萬劑疫苗。對此,吳釗燮表示,台灣正推動擴大接種疫苗,非常感謝美國透過具體行動支持台灣,將台灣納入疫苗捐贈計畫內。

日期:2021-06-06

全台防疫報導

「一週採購2次,不是叫你通通擠假日!」 柯P祭強硬手段:3大市場明起由警力「強制管制」

台北市今(5)日新增144例確診個案,市長柯文哲記者會上表示,從快篩陽性的數據顯示疫情有被壓制,但沒有消滅,現在台北市的策略就是要維持三級管制撐到疫苗來。而他也表示傳統市場人流依然擁擠,明(6)日起市場開始用警力來強制管制。另外,對於美國會捐贈疫苗的消息,柯文者指出,美國境內再過2個月就會全面打完疫苗,屆時就會將多出來的疫苗送到世界各地,而台灣現階段最差的情況,就是必須再撐2個月。

日期:2021-06-05

暖神投資組

【黃豐凱】20210604暖神投資組-大數據週報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

日期:2021-06-05

全台防疫報導

房車貸、卡債壓得我喘不過氣!金管會:疫情受災戶債務可緩繳延至年底

因應COVID-19(武漢肺炎)對個人經濟所造成的衝擊,金管會考量疫情下,民眾債務償還能力較為吃緊,就個人金融產品部分,包含房貸、車貸、消費性貸款、信用卡款項等,已協調各銀行受理展延申請至今年12月底。

日期:2021-06-04

台股

4張圖表看懂未來投資方向!疫情高峰過後 台灣經濟和股市均將再起

截至6月3日止,我國自5月中旬迅速爆發增溫的疫情仍未明顯降溫,美、日兩國擬撥出的援外疫苗分配亦尚未定案,未來疫情變化仍難測,全台籠罩在疫情恐慌之中。

日期:2021-06-03

全球股市

疫苗快速施打、封鎖政策陸續開放 美股直逼歷史高點 台股「跟漲」態勢會持續?

台灣疫情仍然沒有好轉跡象,全台仍然在自我封鎖,經濟活動大幅下降,但是台股一路攻上萬七後,賣壓湧現,卻漲勢持續。主要原因是資金效應與美股續漲帶動。美股與台股又都到了歷史高點附近,美股的漲勢來自市場預期美國經濟將回常軌。這種預期主要是根據就業市場出現明顯改善。

日期:2021-06-03

生活消費

環境友善衣革命

時尚是全球最夯的消費性產業之一,然而快時尚的出現,過度消費的浪費、製造衣物帶來的生態汙染等,皆使時尚成為僅次於石化工業的第二大汙染產業。近年來不少品牌開始反思,不再一味提供大量且低價的服飾,而是轉向生產「可持續」的綠色時裝,開啟時尚與自然的友善對話。

日期:202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