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部立桃園醫院發生疑似院內感染確診案例,國內各大科技公司再次提高廠區防疫等級,嚴格控管人員接觸頻率。與此同時,某產險公司推出保費500元可理賠10萬元之防疫保單,造成民眾大排長龍搶購,保險公司不得不提早終止販售該保單,顯示此波疫情來勢洶洶,造成民眾心裡不小陰影。
日期:2021-01-28
台北市前衛生局長邱淑媞近日不斷批評指揮中心防疫措施,先是指防疫政策嚴重欠缺邏輯,才造成部桃醫院感染擴大,面對網友提及當年SARS更回應「民進黨放香港病毒進台灣,害死和平醫護」等言論,激烈發言引發社會大眾不滿。對此,有粉專怒披露一封當年抗SARS殉職護理長家屬的血淚示警信,不僅控訴當年的慘況,也希望台灣人不要遺忘,呼籲「歷史的教訓一次就夠」。
日期:2021-01-25
編按: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新冠肺炎群聚案擴大,醫護、病人及家屬共15例確診,原本低風險的綠區病房也出現2例源頭待查,疫情指揮中心昨晚(24日)宣布緊急隔離約5000人,引起社會恐慌。總統蔡英文週末深夜更是出面喊話,表示將全面提升防疫作為,請全體國民共同,配合度過疫情的挑戰。事實上,上週五(22日)行政院長蘇貞昌、國防部副參謀總長徐衍璞等人就親自到桃園,參與桃園市防疫醫院聯防會議,與桃園市長鄭文燦一同幫醫護人員打氣,不僅要破除外界對桃園市的恐慌,更強調桃園在台灣防疫的重要性。(原文發布日為2021.01.22)
日期:2021-01-22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2)日公布,國內新增6例境外移入COVID-19(武漢肺炎)確定病例,分別自喀麥隆、印尼及菲律賓入境。另外,今日新增2例本土COVID-19(武漢肺炎)確定病例,其中1人為案852曾照護之住院病患(案881),1人為該病患之同住家人(案882)。不過對於案881曾到過長庚看牙,引發外界恐慌長庚會不會也開始有染疫風險,陳時中及長庚醫院回應,該名患者就醫時都有做好防疫措施,要民眾不要過度驚慌。
日期:2021-01-22
2021.12.09編按:四大公投即將在12月18日投票,其中涉及民眾食安健康、國際經貿整合、國內養豬產業競爭力等諸多層面的「反萊豬」公投案,最受台灣民眾與國際關注。早在公投議題發酵之前,《今周刊》就已注意到,開放萊豬與否,直接影響台美經貿關係與簽署雙邊、多邊自由貿易協定的進度;但在開放含萊劑豬肉進口之前,政府必須先在食安管理政策與產業升級方案上,取得社會信任,以降低民眾疑慮。基於這兩項原則,編輯團隊多次製作深入報導,針對開放萊豬及其配套提出政策建言。公投倒數階段,《今周刊》特地從資料庫當中精選出與這次公投爭點最相關的報導內容,期望協助讀者獲得充分資訊,進而做出審慎判斷。----------------------------------------------------------------------------------------------伊比利豬,產自西班牙西部伊比利半島,雪花狀的油質分布,有「豬肉界的和牛」之稱。台灣豬該如何升級,我們與伊比利豬的距離又有多遠呢?
日期:2021-01-06
2021.12.09編按:四大公投即將在12月18日投票,其中涉及民眾食安健康、國際經貿整合、國內養豬產業競爭力等諸多層面的「反萊豬」公投案,最受台灣民眾與國際關注。早在公投議題發酵之前,《今周刊》就已注意到,開放萊豬與否,直接影響台美經貿關係與簽署雙邊、多邊自由貿易協定的進度;但在開放含萊劑豬肉進口之前,政府必須先在食安管理政策與產業升級方案上,取得社會信任,以降低民眾疑慮。基於這兩項原則,編輯團隊多次製作深入報導,針對開放萊豬及其配套提出政策建言。公投倒數階段,《今周刊》特地從資料庫當中精選出與這次公投爭點最相關的報導內容,期望協助讀者獲得充分資訊,進而做出審慎判斷。----------------------------------------------------------------------------------------------2021年1月起,台灣開放萊豬進口,消費者擔心買到、吃到進口萊豬,以及台灣豬肉因反映成本而喊漲;業者則怕消費者信心受挫,而選擇不買、不吃豬肉衝擊生意……。一家家傳統市場豬肉攤與滿街小吃店,貼上各種台灣豬標章,也有賣場推出「非萊豬」專區搶市,方便消費者一眼辨識豬肉產地。原本擔心萊豬衝擊台灣豬產業,沒想到居然演變成台豬身價水漲船高。之前使用進口豬的業者,都因為標示而改用國產,讓台灣豬業迎來一波成長好機會。
日期:2021-01-06
受到非洲豬瘟疫情影響,我國針對攜帶豬肉製品未申報者嚴格裁罰,以防範疫情擴散。一名陳姓女子從香港搭機來台,把沒吃完的豬肉飛機餐一併帶下飛機,遭重罰20萬元,陳女不服提起行政訴訟,向法官說一句「相信航空公司不會提供疫區食物給乘客」,竟獲罰單撤銷;對此,農委會要提起上訴。
日期:2020-11-24
從推動性別平權、同婚合法,到COVID-19防疫成為全球表率,台灣近年表現愈趨進步,我們將時間倒回至一九九○年,那時,中研院一群科學家聚首,準備為台開闢天文探索的道路;一九九七年,台灣豬業突遭口蹄疫重擊,前豬農劉錦河回首,還是難忘豬舍迴盪的慘叫聲;二○○○年,菜鳥法官葉啟洲,首度提出了婚姻關係不該被《刑法》介入的觀點;二○○三年,SARS撲台,台灣防疫體系卻還沒準備好……。從九○年代到現在,外配面對諸多不公、社會詐騙事件層出不窮,這都是一些「難過」的坎兒。不過,二十多年過去了,有一群台灣人,努力地面對這些困厄,他們沒有服輸,反而一路向前,用年輕的力量,試圖改變一切,準備在台灣進步的軌跡上,踩下榮光的腳印。
日期:2020-11-18
「進步」的定義是什麼? 《今周刊》為了理解台灣人對「進步」的直觀感受,委託波仕特(Pollster)線上市調網進行問卷調查。在這10年間,台灣人是否感受到社會在進步?其中有32%認為台灣確實正在進步,不過,也有26.1%認為台灣退步了,剩下41.9%認為,10年前和現在的狀況差不多。
日期: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