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廣播公司(BBC)駐北京記者麥笛文(Stephen McDonell)報導,在22日中共二十大閉幕會議上,中共前總書記胡錦濤被要求離場的畫面成為全球關注焦點,引起諸多揣測。報導指出,胡錦濤在鏡頭前被帶離場,他離場的時間點,可能不是意外。
日期:2022-10-23
有人說農曆7月是房市淡季,因為好兄弟放假在外用餐,不適合買房、交屋或入住。但老李卻在今年農曆7月的第一天,來到債權商城諮詢。一直以來,老李對房地產都很有興趣,最近剛從國營事業退休,領了一筆退休金,相中一間位於北投區的公寓法拍屋。他親自前往察看環境機能、做足功課,確認法拍筆錄的點交情形欄是記載「點交」,備註欄也載明「本件標的為債務人自住,拍定後依建物現況點交」。等到第二拍,底價已低於附近成交行情。在投標前一刻,老李再三檢查投標書及保證金的銀行支票,確認都沒有錯誤後,才將投標單投入票櫃。老李順利得標,他非常開心,隔天就到法院繳足尾款。在取得不動產權利移轉證明書後,就立刻辦理報稅過戶程序,順利取得了房屋及土地的所有權狀。但在我面前的老李,此刻卻眉頭深鎖。
日期:2022-10-17
中共20大將登場,從中央到地方以致政府關,都要展開新一輪人事大更替,不同於以往,這次中國的內外環境遭遇更大挑戰。外有美中大國角力,與美國結盟的歐盟、日本也高舉「抗中」大旗;內有習近平堅持的疫情「清零」政策,幾乎打趴了大陸經濟。展望20大後的中國經濟,眼前只能用「前途未卜、舉步維艱」來形容。
日期:2022-10-15
受到高通膨環境,央行強勢採資金緊縮政策,今年以來股、債市表現慘澹……如何有效保存「銀彈」,以迎接下個反彈回升階段,應為投資人資產配置的考量方向。
日期:2022-10-12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10-11
《存股助理電子報》第231期我們把元大投信發行的兩檔債券ETF納入存股池追蹤,獲得頗大的迴響,卻也讓許多訂閱戶心中充滿許多疑問。疑惑的不是說債券ETF不好,而是對債券以及債券ETF基本觀念的疑問。我們這期用淺顯的說明來一一進行釋疑。
日期:2022-10-07
說到理財,很多人會說:「我又沒錢,等有錢了才需要理財吧。」或者說:「富人才需要理財,窮人拿什麼理財?」其實這就是誤區所在。理財的含義不只包括用本金投資,賺取收益,更重要的是一種財商思維。也就是說,一個人如何看待金錢、賺取金錢、打理金錢,都在理財的範疇之內。你收到一筆額外的獎金,是歡歡喜喜地拿去買了一個名牌包背上,是去報了一門想了好久的自我提升課程,還是轉手買了一個理財產品,這些選擇裡面體現著你的金錢觀。
日期:2022-10-04
編按:纏訟2年多的「蘇打綠」商標權之爭,今(2022)年5月前經紀人林暐哲發聲明表示,宣告放棄蘇打綠商標,「事情走到今天,有一個內在聲音告訴我該放下了。」自2019年收到林暐哲存證信函後,蘇打綠便被迫改名為「魚丁糸」再闖歌壇,主唱青峰等6團員提告請求商標團名,曾二審判6團員敗訴。不過10/1智慧財產局發出公告,表示6團員確定能取回原來「蘇打綠」的團名,由蘇打綠有限公司取得,期限為期10年。6名團員的律師也開心的分享喜訊,粉絲更是狂歡呼喊「終於等到這天」、「歡迎回家」。回顧蘇打綠和經紀人林暐哲的糾紛,林暐哲曾在聲明提到,2003年和蘇打綠團員合作,在分開的時候鬧出糾紛,從詞曲版權到經紀合約商標都有認知落差,法律釐清事實,也摧毀信任,是過去最難過的事。他說,在疫情期間靜靜思考,想起過去點滴:「我知道該做一個決定,放下過去,不管好的壞的都一樣。所以我決定放棄商標的所有權,並祝福這個名字有更好的未來。」過往青峰因為唱自己寫的歌,遭林暐哲提告違反《著作權法》,讓青峰傷透了心,曾在IG發4千字長文,難過表示不相信視為父親的林暐哲,竟如此對他,讓他「一次又一次,我終究心死了」。如今經過這些風風雨雨,團員們順利取回「蘇打綠」名稱,也讓纏訟2年多商標權之爭劃下句點以下為2015年《今周刊》專訪青峰的內容。(原文刊載於2015/12/10,更新時間為2022/10/2)
日期:2022-10-02
編按:立陶宛是第一個捐贈疫苗給台灣的歐洲國家,也是在俄烏戰爭中,最早呼籲並實施不使用俄羅斯天然氣、石油、電力,並捐武器給烏克蘭的國家。自從立陶宛在台灣爆紅以來,各界對於立陶宛有許多好奇與疑問,這個國家為什麼如此勇敢、有什麼特色? 然而,相關的資訊有限,能夠看到的多是像教科書般簡略、被周邊大國欺壓的歷史敘述,或是僅限於暢銷的啤酒、巧克力,以及短期旅遊資訊。 作者在前往立陶宛前,也有一樣的困惑,深諳人們心中的疑問。因此在友人及出版社的鼓勵下,結合研究、採訪與親身經驗,深入介紹這個國家。
日期:2022-09-29
去年基期偏高、今年利空頻傳,使得金融股今年以來的獲利,普遍較去年衰退。不過專家提醒,仍有部分銀行股受惠於升息趨勢、今年獲利表現穩健,值得逢低布局。
日期:2022-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