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永續發展,是衡量國家進步與否的重要指標,在全球氣候危機下,這項能力更為關鍵。身為全球第21大排碳國,台灣對於回應氣候變遷、減緩全球升溫,有份難以規避的責任。然而,在眾多領域都能驕傲喊出Taiwan Can Help 的我們,唯獨在減碳上的表現,從未真正獲得國際認可。與低碳永續社會之間的差距,其實就是台灣與模範地球公民之間的距離。
日期:2020-04-15
台灣現階段可說成功抵禦COVID-19(武漢肺炎)侵襲,但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臨床副教授李建璋指出,由於抗疫疫苗至少還要一年多才能問世,連目前最有希望抗疫的新藥瑞德西韋(Remdesivir),人體實驗結果最快下半年才能揭曉,加上群體免疫方法在台灣不可行,因此當前最能做到、成本也最低的抗疫手法就是廣泛篩檢。他指出,目前台灣在廣篩的成效其實超過所有OECD(經濟合作發展組織)國家,甚至優於美國,但我們要開始佈署下階段作為,一旦出現本土傳染病例大增等四種狀況,就需要更進一步擴大篩檢對象。
日期:2020-04-14
週四 (9 日) 美元走弱,美元指數下跌 0.60% 至 99.567,美國聯準會意外注入 2.3 兆美元的貸款計劃,以支持地方政府和中小型企業,儘管最新失業救濟請領人數仍高於市場預期,週四美元依舊流失避險地位,該指數滑落至 100 大關以下,支撐位落在 99.50 和 99.00 區間,美元多頭水平為 100.00。
日期:2020-04-10
將來,若回顧歷史,2020年的新冠肺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俗稱武漢肺炎)必定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關鍵轉折。上一次全球疾病大流行是1918年西班牙流感,只不過那時全球人流、物流的移動,以及全球經濟分工不像現在如此緊密。此次新冠肺炎讓全球幾乎同時鎖國、封城,乃至於全球經濟關機暫停,誰會想到有一天,我們需要自己設立生產線生產口罩、生產電動車的特斯拉竟要緊急為美國生產呼吸器?過去,鮮少人懷疑的全球化分工體系在這次疫情中暴露缺陷,全球化的價值勢必要重新評估調整。當然,疫情不僅衝擊國家危機處理能力、考驗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更考驗個人的應變能力,也迫使我們重新省思過去堅信的價值與秩序。《今周刊》分別從企業管理、國家治理、個人的財富管理種種面向,提出14則值得深思的問題,重新摸索新方向與新作法。
日期:2020-03-31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最新統計,美國COVID-19(武漢肺炎)確診病例數已超過中國與義大利。在疫情尚未受到控制之下,美國總統川普卻喊話希望民眾在復活節前(4月12日)復工,讓許多經濟學界大咖紛紛跳出來喊「母湯」!
日期:2020-03-27
人為什麼會逃避人生目標?因為它要花更長的時間﹑更大的力氣,遭受更大的挫敗,它不是一塊甜蜜的方糖輕易入口﹑輕易融化,誰會想要自找苦吃,拿一塊大石頭往身上砸?只有極少數的人,而這些人後來都能夠自我實現,過得起想過的人生,是我們羨慕的人。
日期:2020-03-27
居家工作與異地辦公屬於工作地點之變更,建議勞雇雙方以書面協議方式作為原有勞動契約之增補條款,以杜爭議。
日期:2020-03-24
全民健保一直是台灣的驕傲,就連新冠肺炎疫情,健保雲端查詢系統也發揮關鍵作用。然而,在「全球第一」光環下,健保仍有收支短絀、血汗醫療等隱憂,未來又該如何因應?
日期:2020-03-11
《流動與流動性(Flows & Liquidity)》,這是摩根大通證券固定在每周末出版的「旗艦級」分析報告;3月6日星期五,負責編輯的摩根大通全球策略團隊,如常完成這項例行公事,但埋在其中的一句結論,卻不尋常:「看起來,美國衰退幾乎是確定了……。」
日期:20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