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機場3月初南跑道歲修讓機場大塞機,導致班機延誤,旅客在機場苦等,甚至有航班因此得改降小港機場。桃園機場公司周三(3/20)針對此事件,由交通部次長林國顯主持,提出檢討報告。桃機公司說明,本次事件依決策、督導及作業層級分工究責,董事長、總經理各記過1次;督導層級副總經理2人最重記過2次;處長以下層級8人,最重記過2次處分。 截至3/18止,彙整機場公司與各航空公司收到案件約350件,後續機場公司亦將再邀集航空公司進一步檢討相關處理情形。
日期:2024-03-20
在美政府支出和民間消費持續強勢的情況下,貨幣政策對資本市場影響力,將不及整體經濟成長。換言之,若未來通膨持續走緩,美股可望持續走出強盛格局。
日期:2024-03-20
「虐童案」震驚各界,事件壓了3個月曝光,終究難以平息眾怒。但當社工被獵巫獻祭後,眾人是否真正看到背後的安全網破洞?
日期:2024-03-20
名人出軌、政客失言、Me Too風波、Youtuber形象翻車﹍﹍這些本與我們無關的人事物,為何使我們滿腔怒火、忿忿不平,並不斷在社群網路掀起炎上、公審、肉搜等「正義」行動,甚至能令某些人口出惡言、做出人身攻擊,導致戰火愈演愈烈?《正義中毒》作者以腦科學角度解析人類之所以無法原諒他人的思維模式,提出:「正義中毒是大腦的一種機制,任何人都可能陷入此狀態。」
日期:2024-03-18
編按:長谷川和夫醫師,相當於是失智症界的長嶋茂雄(日本棒球界傳奇人物),是日本失智症醫療界的巨人。他自40歲專研失智症,醫療臨床工作近半世紀之久,更是廣泛用於失智症檢測的「長谷川式失智症量表」的創始人。這位治療過上百、上千名患者的專科醫師,在2017年的一場講座中,公開自己也罹患了失智症(嗜銀顆粒性失智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21年的報告,全球目前已有超過5500萬人罹患失智症,預估在2050年,將會有1.39億人失智,罹患失智症的人越來越多。而正如長谷川醫師所說「年齡是罹患失智症最主要的危險因子」,隨著人類平均壽命逐年提高,罹患失智症的機率大增,這不僅僅是年長者的切身問題,同樣也是其家人們要面臨的課題,所以可以說,失智症幾乎與每個人息息相關。長年在第一線與失智症奮戰的長谷川醫師罹病後,從「專科醫師特有的角度」告訴大家,實際罹患失智症後內心所思、所感,以及身為患者「當事人」,由疾病中得到的領悟、想法。他誠摯地分享自己大半人生,不管是失智症診療、「以人為本」的照護理念,或者罹病後的生活改變、經驗、家人態度等,希望協助病友和其家屬,能更自在地面對失智症。
日期:2024-03-18
立法院長韓國瑜3/15主持院會總質詢,由於第一位質詢委員陳亭妃臨時改成書面問答,韓國瑜接著一路唱名後續質詢委員,卻無人到場,整個質詢過程僅花15秒就宣布散會創下史上紀錄。即便事後有民進黨立委趕到,但因已唱名過仍趕不上院會,引起許多立委不滿。藍營認為,韓國瑜遵照議事規則,問題在遲到委員身上;綠委洪申翰還原當時立院真相,怒斥「我是早到沒有遲到」,認為韓在此事是應變失當,不過也緩頰韓並沒有要刻意惡整民進黨的委員。
日期:2024-03-16
達賴喇嘛曾經說過:「失去的東西,其實從未曾真正的屬於你,不必惋惜,更不必追討。」另外,我在報紙上看到過一位英國小說家C.S.Lewis寫的很發人深省的一句話,抄下來與九粉們分享:「你沒辦法回頭改變開始,但你可以從現在開始改變結局(you cannot go back and change the beginning, but you can start where you are and change the ending.)。」我在專欄裡提到過很多觀念,不盡然都是自己悟出的道理,而是從許多投資大師的經典語錄中衍伸出來的感觸。
日期:2024-03-15
近日成為盤面重心的高股息ETF,受市場人氣帶動,17檔中有16檔仍繳出正報酬。統計149檔國內、海外、槓反ETF的今日漲幅前10強,就有4檔是高股息ETF,其中凱基優選高股息30 (00915),自3月以來15.78%與近1年以來報酬74.6%皆居高股息ETF之冠。00915在3月18日迎來上市以來第5次除息,每股預計配發0.72元,追求股息價差兼顧的投資人,最晚可於3月15日買進參與。
日期:2024-03-15
好不容易得以在體恤員工的職場環境上班,即使察覺到自己痛苦不堪,也不敢輕易離職。而且我上大學時,借了250萬日圓的學貸,為了清償這筆債務,我幾乎動彈不得。不瞞各位,那時候我差點就要崩潰了。當時我透過買衣服來宣洩壓力,常常和朋友聚會喝酒,才能逼自己每天出門上班。遺憾的是,再怎麼飲酒作樂都無法讓我真正放鬆下來,我甚至連深呼吸都做不到。
日期:2024-03-15
今年42歲的陳偉霖,出生就罹患罕見黑色素細胞癌,曾數度被醫生死亡宣告,也因不平凡的外型經歷每天被霸凌的生活,但父母的教育影響他正面迎戰各種生命風浪,越活越豁達。與癌共處幾十年,他如何擁抱死亡,找到生命意義?
日期:2024-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