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巨頭輝達(NVIDIA)規劃在台設置超級電腦運算中心及研發中心,雲豹(6869)、泓德(6873)2家能源公司日前都證實獲輝達洽詢綠電採購。被問到跟輝達的合作方案,雲豹能源創辦人兼發言人張建偉低調說,「都還在談判當中」。不過張建偉也透露,過去雲豹在2019年跟google簽署亞洲第一度綠電,許多國際大廠認為,既然有能力可以跟google做綠電交易,勢必能提供更多。「對很多RE100的大廠來說,綠電憑證已經不夠,他們希望有從再生能源端來的綠電。」而泓德能源總經理周仕昌則是自詡是「能源界Uber」,要把人跟電串起來,他們認為未來電力世界會像統一集團一樣,先製造商品、批發,最後自己變成零售商(7-11),因此和全家便利商店一起打造光充儲站,未來他們要整合所有電力的上游到下游資源,做能源的聚合商、交易商。
日期:2024-09-02
8月進入尾聲,即將迎來嶄新的9月,其中,有不少攸關民生、交通、醫療的新政策也將在9月上路,包括塑膠杯禁令涵蓋全台、台鹽32年來首次調漲、YouBike新制等,《今周刊》帶讀者一次瞭解,自9月1日起有哪些事情須留意!
日期:2024-08-30
臺灣能源轉型邁入關鍵時刻,政府也以「減煤、增氣、非核、展綠」策略,作為淨零排放路徑,然而社會輿論雖然一致認為,多元管道提升能源自主性至為關鍵,卻也對於整體能源布局,能否滿足臺灣致力發展高階半導體、AI算力、電動車產業的未來用電需求,有著莫衷一是的意見或主張。
日期:2024-08-28
從AI伺服器到車用領域,市場對散熱解決方案的需求已是全面啟動,帶動台灣散熱產業迎來強勁成長,台灣在當前的基礎上,不少年輕新公司更進一步朝下一世代的散熱商機推進。
日期:2024-08-28
一家尚未獲利的公司,大舉投入超過年營收兩倍的資金,重押公共停車場與通路門市充電樁,並搶下雙北大型標案。華城電能有何能耐,它預想的電動車盛世,能否如期到來?
日期:2024-08-28
12年前,新漢毅然踏上轉型之路,從純硬體製造廠變成提供軟硬體整合方案的公司,並分拆出三家子公司。轉型過程吃苦難免,如今新漢與它養出的三隻小金雞已闖出成績,展望未來有機會也有挑戰。
日期:2024-08-28
中國政府的電動車電池產業戰略在 2010年代初期開始成形。2013年,北京當局開始執行一項補助計畫,鼓勵中國本土以及外國汽車製造廠商銷售更多電動車,讓中國成為全球最大電動車市場。在電動車電池的早期發展階段,中國政府的戰略是支持國內企業,而且有一個明確的強調目標:規模。唯有具備大規模生產力的公司能夠營運。中國政府在 2015年的「車用電池產業管制條例」指導方針中,特別指出電動車電池的製造廠商必須符合200兆瓦時的標準。同年,中國政府也公開「鋰離子電池產業管制條例」指導方針,明確列出允許使用的材料和技術。中國還公開了「電動車電池企業白名單」(與黑名單相對),表名指定 國家支持的電動車電池製造廠商。從2015年到2016年,中國公開了4個白名單,一共有57間企業,全部都是中國本土企業。
日期:2024-08-27
「由於在全球化過程中,中國因素愈來愈大……中國的問題不僅事關中國。」──中國著名學者秦暉 李少民的獨到見解認為,中國國營企業像是共產黨的商業單位或子公司,私人企業是共產黨的合資公司,而外國企業則是共產黨的特約企業或加盟店。「中國舉國大公司」的體制,享受企業公司的敏捷以及國家的龐大資源;與此同時,與中國企業競爭的外國企業,才發現自己的強大對手竟是整個中國的國家本身。
日期:2024-08-27
賴清德總統、卓榮泰內閣以及經濟部長郭智輝就任將滿100天,郭智輝在接受媒體節目專訪中重申,台灣的電力供應至2030年不會有問題,因為台積電等企業要擴張時,都會提十年計畫,政府也會有所準備,不過他提醒,台灣的確需要更多元的再生能源。例如地熱發電,郭智輝預告,經濟部9月份將在宜蘭開挖深井,若開挖深入至4000至6000公尺,預計有40GW的蘊藏量,而目前台灣正在挖掘的地熱發電,估計有8GW的發電量,相當於一座核三廠再加上一台機組的規模。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訂下台灣人均GDP於2028年以前達4萬美元目標,郭智輝直言此目標並非遙不可及,但也非「垂手可得」。他表示,在達到人均4萬美元後,下個目標是要在2032年前超越以色列的5.5萬美元,他還期許台灣接著挑戰到2040年,要與新加坡國民所得「並駕齊驅」。
日期:2024-08-26
炎炎夏日,民眾喜歡待在冷氣房消暑,但也會在意冷氣究竟如何吹才最省電。多數人會選擇較省電的變頻冷氣,但變頻冷氣在短時間內開開關關反而更耗電,所以建議使用時,勿在短時間內多次重開機器。不過,最近流傳「出門10小時變頻冷氣不關更省錢」的說法,讓台電特地拍攝短影片澄清,強調短時間出門30分鐘內,可以考慮不關冷氣;但只要超過30分鐘,呼籲還是關冷氣,才會真正省電、省荷包。
日期:2024-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