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成績單差強人意上市櫃公司2023年的財報揭露在3月31日正式結束,有廷鑫,昶虹等公司因為端不出財報,可能下市,而整體上市櫃企業的淨利2.91兆元,也完全揭曉,整體來看,這是一張差強人意的成績單。
日期:2024-04-03
在全球數位化浪潮下,發展潛力雄厚的東協市場成長加速,據經濟學人預估,2030年東協可望成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Google、淡馬錫(Temasek)與貝恩公司(Bain)攜手調查的《2023年東南亞數位經濟報告》也顯示,該市場2023年的數位經濟將以11%的速度成長至2,180億美元,由此可看出數位經濟將成為東協經濟的重要支柱。為協助當地企業推動數位轉型,CloudMile 萬里雲積極展開布局,目前已於馬來西亞設立雲端技術展示中心(CoE),「CoE不僅展示雲端、AI技術與產品,也是促進東協市場技術交流、培養人才、與產業合作的重要基地。」CloudMile 萬里雲集團創辦人暨董事長劉永信補充。
日期:2024-03-28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於3月22日舉辦「半導體供應鏈重組與經濟安全國際研討會」,以美中對抗為背景,在地緣政治格局已產生變化的情況下,邀請台灣、日本、韓國學者參與對話,共同討論台日韓三國往後的半導體合作互惠契機,尋找雙贏甚至三贏的機遇。
日期:2024-03-26
經濟部周五(3/22)召開2024年第一次電價審議委員會, 4月起民生、工商用電全數調漲,平均調幅約11%。其中,為了顧及民生,電價審議會新增了住宅用電330度以下、商業用電700度以下的最低級距,調漲幅度縮小到3%。民生住宅用電部分,一般兩口之家夏天正常吹冷氣,若客廳吹2小時、房間吹8小時的冷氣,計算下來1個月增加電費僅60元。若是4口之家,單月電費也僅增加100元。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說明,考量在政府補助、使用者部分負擔、台電公司努力撙節成本三方向下進行電價調整,審議會決議,平均電價調漲約11%,並以民生用電採較低調幅、產業用電依經營狀況及用電量採不同調幅方式,細緻化的進行各類用戶電價調整。
日期:2024-03-22
台灣數位人才培訓指標機構AppWorks School響應數位發展部「數位青年T大使推動計畫」,與國內領先AI與雲端供應商CloudMile萬里雲及其他數位業者,聯合開辦AppWorks School軟體人才培訓學院,即日起開放招募。CloudMile萬里雲深耕雲端與AI產業,高達6成員工為雲端科技及軟體人才,此次與AppWorks School共同響應「T大使計畫」,將派出資深工程師擔任業師提供專案輔導,並優先招募成功結訓的優秀跨域人才,強化軟體人才開發即戰力。
日期:2024-03-19
面對零碳排已是全球趨勢,除了企業導入創新科技之外,工研院也開發永續碳管理平台,與跨領域策略顧問服務,協助企業克服實現淨零的諸多挑戰。
日期:2024-03-18
中信銀支持中小企業,致力提供數位創新金融服務,日前以核貸撥款流程縮短至4天的線上申貸服務「中信中小企業數位申貸平臺」,以及中小企業主的行動祕書「中信行動e-Cash」APP,獲國際知名財經媒體《The Digital Banker》(數位銀行家)「全球最佳中小企業行動銀行」(Best SME Mobile Banking App, Global)、「全球最佳中小企業普惠金融解決方案」(Best SME Financial Inclusion Initiative, Global)及《The Asian Banker》(亞洲銀行家)「亞太最佳商戶金融服務」(Best Merchant Service Initiative in Asia Pacific)等全球暨亞太獎項肯定,並獲《The Digital Banker》(數位銀行家)評為「臺灣最佳中小企業銀行」(Best SME Bank in Taiwan),顯見中國信託銀行支持中小企業,提供創新金融服務成效獲國際認可。
日期:2024-03-15
台電負債比率高達九成五,經濟部及台電從年初頻繁示警台電財務狀況,疾呼要漲電價,更需政府補貼。產業界及學界均認為低估的電價須調整,台電虧損長期原因也該檢視。
日期:2024-03-13
今周刊編按:2024總統大選落幕,民進黨獲勝,選前壓縮買盤回籠,台股周一(1/15)為選後第1個交易日,以17541.26點開出,上漲28.43點,隨後漲勢擴大,上漲近120點,站回17600點,並站上5日及10日線,不過隨後漲勢略微收斂,台積電(2330)一度上漲6元,來到590元,盤中指數仍在17600點關卡附近震盪。然而觀光指數卻重挫超過3%,雄獅一度下跌近4.6%、凰鳳跌、寒舍跌4%、雲品下挫3.85%、六福跌逾2%。
日期:2024-01-15
根據104 獵才「2023 經理人動向大調查」的資料顯示,近7成主管有意轉換工作舞台,而在農曆年轉職潮已具體投入行動的有20%。同時,超過七成的經理人為了培養不同專業、獲取更高薪資及布局第二職涯,準備跨出既有的舒適圈,積極爭取跨界(不同產業、不同職務)發展。
日期:2024-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