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產業外移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產業外移共有107項結果
金融

央行政策造成台灣經濟失落20年?楊金龍拿證據反駁:表現勝日韓「是穩定成長20年」

中央研究院院士王平等人,日前對中央銀行提出建言,並指台灣經濟成長陷入失落20年,央行總裁楊金龍今(7)日專題演講時首度回應,認為此說法「不僅與事實不符,也抹殺了國人與本行努力的成果」,並強調近20多年來,台灣經濟表現優於全球平均值,也高於日韓等國,應是「穩定、成長的20年」。

日期:2022-09-07

2022縣市長選舉

勇敢站出來別怕!「客家農村么女」賴香伶領著關廠工人爭權利:弱勢的人還是有可能改變制度

「賴香伶」這三個字,在勞工心中有一定的份量。她於1994年踏入職場的第一份工作,就為勞工發聲。畢生投入勞工運動的她,從街頭、工會、台北市政府到立法院,始終站在勞工立場解決不公不義。從幕僚、政務官,到民意代表,28年來累積厚實且完整的資歷。今年,她要讓自己的職涯再上一層,代表民眾黨角逐桃園市長。她堅毅道:「我有能力提出選民想要的政策。」

日期:2022-08-01

國際總經

三重盈餘行不行

隨著半導體產業外移後,歐美陸續警覺政治、軍事、外交的風險也相對提高;但在全球環境意識的抬頭下,如何取之平衡,是歐美不得不面對的挑戰。

日期:2022-04-27

傳產

拿房子去抵押、四處找股東接下公司…彰化花壇這家紡織廠,如何讓Nike、Adidas都成為終端用戶?

根據《財訊》報導,不到五十歲的邱倉沛接手宜進老廠,自立門戶宜新,靠著改良彈性紗的獨門技術、少量多樣客製化,及親力親為的堅持,做到市占最大,也擄獲織布大廠的心。

日期:2022-04-12

科技

全球首波碳關稅2023年上路》為何這家台南傳統產業 應變速度比遠東、台塑集團還快? 故事要從24年前的殘酷淘汰賽說起

碳中和,這場看不見敵人的戰爭,對於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真的無計可施?難度真的「高不可攀」嗎?政府即將修訂《氣候變遷因應法》、不久的將來台灣將課徵碳費,《今周刊》團隊歷時1個月走訪全台,我們將用3個現場、3家黑手企業,告訴你這一切並非不可能。

日期:2021-12-29

國際總經

中國特意搶先申請加入CPTPP 為何我們一提出,中國就嗆「搗亂」? 一文看懂CPTPP對台灣有多重要

近年,台灣始終期盼加入跨國貿易組織與協定,希望能夠增加國際地位、鞏固主權外,更希望能讓台灣產業對外貿易降低阻礙、順利對外發展。行政院今日上午召開記者會,說明台灣正式遞件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這是台灣自2000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最重要的經貿作為。特別的是,在台灣申請加入之前,中國早搶先一步申請加入;而當我方消息一傳出來,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就以「搗亂!」為標題報導此事。到底CPTPP對台灣有多重要?中國為何處心積慮要早我們之前加入?未來對台灣的利多與困境為何?台灣準備好了嗎?

日期:2021-09-23

焦點新聞

你入對行了嗎?11年來僅這5大產業薪資「飆漲」,美髮、婚攝等23行業卻是越賺越少

明年基本工資與軍公教薪資可望雙漲,令不少人好奇,企業是否也會有調薪可能?對此,人力銀行透過調查發現,近6成企業人資認為,若軍公教明年調薪,公司不會跟進。

日期:2021-09-09

政治社會

高房價、少子化、西進中國…台灣人「看短不看長」的國民性,讓每個人都付出沉重代價

本書旨在探討台灣國民性,以台灣國民為主人翁。現實上,台灣國民組成多元,各族群來到美麗之島時間有先後,所佔人口比率有高低,但都是組成台灣國民或「我們台灣人」的重要元素,台灣是他們安身立命的所在。千百年來,各族群有各自的文化與性格,為適應福爾摩沙新環境而演變,加上與其他族群交流互動,也受東西洋文化影響,融合變化發展而成台灣文化與國民性。

日期:2021-09-07

焦點新聞

Podcast爆紅,電台主持人恐丟工作,2大原因讓「這7種」職業面臨消失!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說,未來許多工作將被AI取代,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日前也宣布,將於2022年發表「特斯拉機器人(Tesla Bot)」以取代體力勞動,機器人取代人類工作,似乎不再是電影才有的景象。事實上,許多工作隨著時代變遷都面臨消失危機,人力銀行透過數據觀察,發覺有7大工作正逐漸消失。

日期:2021-08-31

國際總經

台塑的難題》歐盟碳關稅即將啟動,台灣排碳第一大戶卻轉型牛步…台灣石化業何時踏出不落後國際的第一步?

市值逾3.5兆元的台塑集團,近年悄悄啟動了轉型,許多過去它看不上眼的生意,現在都變成它突破市場逆風的利器;但,對比國際上的能源與石化大廠,不惜轉移籌碼、縮減售油量,更以百年變革定調全球正在走入的碳中和時代,台塑、以及整個台灣石化業,顯然輕忽這個新經濟背後隱藏的危機。

日期:2021-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