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444)一八年,吳炳飛在陽明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擔任教授,創立鉅怡智慧時,可能沒想到自己的研究會吸引聯發科、台杉等A咖股東競相投資,成為台灣少數憑藉人工智慧(AI)技術,拿到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二級醫材認證的新創新星。
日期:2024-08-21
想像一下,從你手中的手機到高速運轉的風力發電機,這些設備裡的金屬零件都是經過一個叫做「熱處理」的關鍵步驟來提升性能。為了讓這項技術更精確、更高效,國內熱處理業者開始引入先進的數位化技術,不僅讓生產過程更加智能化,還大大提高了產品的品質和可靠性,讓產品的良率突破95%,同時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透過這些創新,熱處理產業正加速轉型,朝向環保、客製化需求。
日期:2024-08-21
以工研院在7月5日舉辦51周年慶,經濟部政務次長何晉滄致詞時指出,工研院是台灣的資產!在創新技術與經濟發展上,一直扮演關鍵角色,如今在AI創新的時代,肩負更重要任務。他指賴清德總統推動半導體、人工智慧、軍事工業、安全監控、次世代通訊等五大信賴產業,就需要工研院更前瞻的視野、更深化的技術,為台灣產業打造未來性的技術。
日期:2024-07-05
台泥(1101)近年致力從傳產企業進行綠色轉型,周一(1日)發布最新永續報告書,也首度發布永續及氣候相關財務報告。報告顯示,台泥2023年度來自低碳水泥及混凝土產品、廢棄物處理服務、儲能及充電服務、再生能源交易的營業收入,達到新台幣458億元,占2023年營業收入41.94%,且取得永續及綠色融資現金流入增加308億餘元。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強調,「永續,對今天的台泥來說,是一個動詞,而且是現在進行式。」他說,台泥主動承擔與回應社會需求,制定可追蹤、可核實且負責任的2025、2030、2050年短中長期目標。
日期:2024-07-01
(今周刊1430)台南不只擁有古老的風韻,還承載著台灣半導體最核心的生產力。一路篳路藍縷,南科經過近三十年終於成就盛世。
日期:2024-05-15
隨著數位浪潮與淨零趨勢持續推進,產業智慧化與低碳化已成為全球共識。為協助台灣企業把握淨零與數位轉型機遇,實現經濟發展與永續目標雙贏局面,亞矽執行中心(ASVDA)與台灣顯示器材料與元件產業協會(TDMDA)於4月25日在南港展覽館舉辦「淨零X數位雙轉型 智取先機論壇」。論壇邀集了在智慧數位科技和綠色能源領域深耕多年的國內外知名企業與相關單位專家,共同探討更多永續循環的解決方案,助攻台灣邁向智慧永續美好未來。
日期:2024-05-10
賴清德第三波新內閣人事週二(4/16)公布,經濟部長由崇越集團董事長郭智輝出線,事前並未出現在各界猜測名單之列,外界評論充分展現賴清德「籌組民主大聯盟」的魄力與用人標準。郭智輝畢業於國立台北大學企管碩士,現為崇越集團董事長,崇越科技為全台半導體材料最大供應商,亦是台積電重要的供應商。在週二的記者會上,郭智輝特別提到,因為自己是來自民間,對產業面對的五缺問題感受很多,「但今天才被發布當部長,我會在520期間請教相關朋友、學者,上任後再來與各位報告」。週二(4/16)股價在大盤重挫超過500點、跌破2萬點關卡之際,崇越董事長入列內閣,帶動崇越股價盤中由黑翻紅、近11點30分上漲13元或5.2%,來到261元,在半導體股全倒的狀況下,表現相當亮眼。在確定接任後,崇越發出新聞稿,郭智輝表示,將以40年的產業經驗與人脈,推動台灣經濟永續轉型,更上層樓;同時,將依法辭任崇越集團相關事業的所有職務,名下持股已於4/10全數轉讓。
日期:2024-04-16
台灣半導體產業正面臨人才危機,護國神山台積電由於需才孔急,每年在國內招募員工高達8000人,讓不少科技業者大呼吃不消,感嘆人才都被台積電「吃乾抹淨」,不知如何解決人才問題。不僅如此,有國立大學的生命科學所,高達九成畢業生也是去台積電上班,而非去醫療院所或生技產業。對此台積電資深副總經理侯永清表示,台積電每年雖然招募數千人,但每年也有2000~3000人離職,而且國內半導體產業不少人才就是來自台積電,從工程師到高層主管都是,可以說台積也為同業訓練不少人才。他也強調,人才不足是整個半導體產業面對的困境,希望大家不要抱持一起爭取既有人才庫的想法,而要思考怎麼擴大人才來源,包括開發女性人才、由政府出面在大學成立半導體學院,以及擴大進用外籍人才等方法,也就是把人才來源的餅做大。
日期:2024-04-10
RMT控股集團旗下的台灣博醫能生技,日前取得工業技術研究院的幹細胞治療技術授權,力拚在台完成第三期臨床實驗、加速產品商業化腳步,以為糖尿病患者開啟療程的另一扇窗。
日期:2024-03-20
晶圓代工二哥聯電(2303)上周宣布將與美國英特爾在12奈米製程的技術合作案,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及討論,儘管這宗破天荒的合作尚未明顯拉抬聯電股價。國內最大半導體設備及材料代理商崇越集團董事長郭智輝認為,聯電與英特爾合作是相當好的方向,不僅可以使現有客戶不至於流向在成熟製程大幅擴張的紅色供應鏈,還能使自己的製程技術從現有的14奈米推向12奈米,甚至是10奈米。隨著中國晶圓代工業者在20~40奈米技術的布局日漸完整,這一塊市場的價格競爭壓力肯定只會更高,而聯電揪英特爾合作,可望使自己免於未來可以預見,在20奈米以上成熟製程的紅海市場。
日期:2024-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