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配合行政院組織改造,行政院在7/28正式宣布農業委員會改制的農業部,將於8/1掛牌成立,首任農業部部長由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接任。 農委會即將升格農業部,「末代主委」陳吉仲盤點過去、現在與未來台灣面臨的農業挑戰,對未來農業部還能做更多什麼,特別點出氣候變遷與農業永續兩大主軸,以及延伸出的「疫病」、「糧食安全」、「農地零碎化」甚至「假訊息」等挑戰。少時曾經歷家中經濟被口蹄疫擊潰的陳吉仲,特別談及疫病議題表示,政府除針對口蹄疫已在2018年成功拔針、2020年6月成為非疫區,同時守住非洲豬瘟,接下來鎖定日治時期就存在的傳統豬瘟,目標是在2024年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成功申請為非疫區。
日期:2023-05-29
AI、區塊鏈、雲計算、數據技術、5G與邊緣運算新科技崛起,讓數位轉型成為企業顯學,過程中,面對巨量資料儲存、分析與整合管理需求,文翔集團旗下文偉公司與元鈦科技強強聯手,文偉攜手台灣戴爾科技集團,陸續建置逾700套數據平台與備份系統,元鈦提供水冷式散熱,提供統包式方案協助企業建置現代化數據平台,用更聰明、靈活與彈性方式實現數位轉型3.0,助企業推動ESG一臂之力。
日期:2023-05-29
台塑(1301)週一(5/22)傍晚公告,台塑董事、最高顧問的李志村週日(5/21)辭世,享壽88歲。台塑表示,董事李志村於112年5月21日逝世,公司於今日接獲通知後發布重大訊息。李志村在前陣子跌倒後,就只能靠輪椅代步,於周日晚上9點27分辭世,目前已訂6月12日舉行在第一殯儀館景行廳舉行公祭。在台塑,李志村算是最得王永慶、王永在兩位老闆信任的重臣之一。尤其是他對石化景氣的掌握精準,讓台塑在重要關鍵時刻力主興建六輕,拔得投資先機,創造台塑事業的第二波高峰。而2011年台塑集團宣佈成立「七人決策小組」完成世代交班,李志村與包括王文淵,王瑞華、王文潮、王瑞瑜、吳欽仁、楊兆麟均入列其中。 以下為今周刊2004年11月18日刊登的李志村人物特寫:
日期:2023-05-22
疫情後餐飲業復甦!謝金河在《數字台灣》節目中指出,台灣的餐飲業一開始看起來不起眼,經過時間的累積後爆發實力,他特別邀請六角國際事業董事長王耀輝、赴英國投資的漢典食品董事長鍾紀銘談餐飲的全球佈局。王耀輝指出,日出茶太(Chatime)在全世界60個國家、有1400家店;鍾紀銘表示,台灣美食在英國很受歡迎,尤其是牛肉麵,他希望更多餐飲業者加入,一起打「歐洲盃」。
日期:2023-05-22
「週休三日」議題近日吵得沸沸揚揚,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連署提案過關,政府須對此提出回應。團購電商老闆「486先生」陳延昶在臉書PO文指出,中小企業賦稅沉重,「台灣老闆真不容易」。認為很在意休閒的人,那就離職去送餐,「你想周休6日也行」。「486先生」也指出,如果未來真有條件機會周休三日,首先要取消國定假日與春節,這樣比較接近真實條件。
日期:2023-05-19
台股最強碳權概念股,全力布局減碳,不只種樹造林,碳盤查、能源轉型、循環經濟,到非塑產品樣樣來。
日期:2023-05-17
小米在2022上半年,3個月內解僱了逾9百名、約占總數3%的員工,近期又傳出武漢總部35歲以上員工只會保留10%,意即裁員9成;不過,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王化透過微博回應此消息為謠言。小米公布2022年財報,全年營收人民幣2,800億元(新台幣1.2兆元),年減14.7%;淨利潤人民幣25億元(新台幣110.5億元),年減87.2%;境外收入人民幣1,378億元,年減15.8%,占總收入49.2 %。營收、獲利下滑面臨挑戰,小米今年也宣示將「規模與利潤並重」定為集團2023年的經營策略。
日期:2023-05-15
行政院周四(5/11)核定「亞灣智慧科技創新園區推動方案(亞灣2.0)」計畫,從原本預計5年投入106.64億元擴增為7年170.39億元,預計吸引550億元投資、帶動2200億元產值,並孵育至少200家新創、創造4200個就業機會。
日期:2023-05-12
淨零已成全球共識,減碳量、再生能源占比也成為衡量國家競爭力的新指標,面對歐盟啟動「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美國《潔淨競爭法案》(CCA)最快2024年實施,碳關稅勢必增加淨零賽局力道。當越來越多國際大廠將供應鏈碳足跡與減碳績效列入公司採購評選標準,台灣作為全球供應鏈的一環無法置身其外,2050淨零轉型不僅是全世界目標也是台灣目標,2023電子資訊產業低碳轉型永續峰會由經濟部工業局領軍,攜手國內外大廠共謀減碳策略,加速產業邁向淨零,為台灣打造下一世代堅實護國神山群。
日期:2023-05-11
最近看到一位在台灣很知名的美國YouTuber莫彩曦,拍了一支影片《看到台灣醫療費傻爆眼!》,這位網紅全程拍她父親來台的醫療初體驗,結果看了兩個專科醫生,照了X光及超音波檢查,還在肩膀上打了一針,最後只花了新台幣2500元(82美元),這位在美國就是當醫生的莫爸爸驚呼,「這個價錢確定是在看醫生嗎?也太便宜了吧!」
日期:202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