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生病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生病共有1864項結果
健康

院內感染風暴》封院聲浪高?醫提4點駁斥 諷「以可割可棄報答醫護的盡忠職守!」

國內疫情持續擴大,日前才傳出北部醫院有2醫護染疫,成為台灣第一例醫師確診個案,前天(16日)又新增一名20多歲護理師確診(案852),昨(17)日再新增一名30多歲醫師(案856),今(18)日竟再增加一名護理師確診(案863),使院內群聚感染風暴不斷擴大,封院的聲浪也隨之變高。有專家指出,想要阻隔醫院感染散開,應該要考慮封院規劃;不過,也有醫師持反對意見,認為封院一舉根本不合理。

日期:2021-01-18

理財

攢1千萬退休,竟越活越痛苦?月薪5萬8,他65歲領到退休金驚呆:20年後,連棺材本都不剩

綜合網路上的文章資料,想要退休「樂活」的退休準備金,多為1,000萬、1,200萬、1,500萬、1,800萬及2,000萬元不等。即使最低門檻的1000萬元,也會嚇壞目前月薪不到4萬元的30歲上班族,若每月存1萬元,到65歲退休時存了35年,也頂多只有500萬元而已,怎麼辦?500萬元存款夠不夠退休用?

日期:2021-01-18

焦點新聞

媽媽染疫7採陽出不了院! 他曝「全家隔離到康復過程」:經歷過才知道的恐慌和壓力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16)日晚間10點緊急召開臨時記者會,宣布「北部某醫院」再添一名染疫20多歲護理師(案852),為先前染疫醫師(案838)的接觸者,14日起出現輕微咳嗽、喉嚨癢症狀;而案852的爸爸和哥哥有則流鼻水症狀,都已住院隔離。對此,一名網友舉自己家中的例子,自己媽媽當初染疫「七採陽性」出不了院(現今已康復)經驗,呼籲大家,「別扯後腿獵巫,對於控制疫情不但一點幫助也沒有,只會繼續製造對立而已!」

日期:2021-01-17

政治社會

台灣去年GDP成長可望超越中國! 天龍國卻少了5萬年輕人 為何台北讓他們「餓不死、吃不飽」?

新冠疫情衝擊全球經濟的2020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GDP成長率)可望達2.54%,高於外界預期中國的0.9%,但經濟成長的果實卻未能與全體勞工分享,因為GDP 中的勞工薪資報酬比重,已從1990年的51.71%,下滑至46%左右。經濟成長的果實未能讓全民雨露均霑,造成勞工薪資日益惡化,其中又以年輕人低薪化的困境最嚴重。在台灣,處於貧窮邊緣、餓不死又吃不飽的「窮忙」青年越來越多,在薪資無法改變生活、負擔不起普及的生活方式的情況下,紛紛選擇逃離城市、在物價較低的地區生活。

日期:2021-01-15

傳產

黑手工廠轉型躍升醫材股王!達亞國際聽「阿嬤的話」 讓嬌生也埋單

全球醫療器材前10大品牌公司市場占有率近5成,配合研發醫療器材零組件的客戶多達80家,但其中超過6000件關鍵零組件,都出自於達亞國際之手。

日期:2021-01-15

政治社會

「鄰居看到我像瘟疫...」憶17年前SARS悲劇,急重症醫師告白:別讓我們肉身擋毒,卻換來心寒

看到今天北部醫護感染COVID的新聞底下的留言,暖心的留言當然很多,但令人心寒的留言也不少。

日期:2021-01-14

政治社會

楊志良轟染疫醫沒照SOP「第一件事Fire他」 美女醫氣炸反擊:不懂別裝懂!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12)日證實,國內新增2例本土案例,染疫者為北部醫院的醫師與護理師,這也成為台灣第一例醫師確診個案,震驚社會。對此,前衛生署長楊志良不滿譴責,就是因為醫師沒有落實防疫SOP,自覺沒事才會導致後續需要框列多人,醫院應該要處分這位醫師,甚至把他開除!一席話令臨床醫師吳欣岱火大反駁,「請沒有插管過的人不要再不懂裝懂了!」

日期:2021-01-13

健康

30年捐逾1億!義大醫院杜元坤每月固定捐半薪:遺產全捐,不及時行樂只要及時行善

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行醫超過30年,每月都固定捐出一半薪水做公益,長年累積行善超過1億元,更預立遺囑身後財產不會留給後代,全部捐為公益。去年大病初癒,讓杜的人生觀起了變化,別人在鬼門關前走一遭,回來可能覺得應該「及時行樂」,他重拾健康後,只覺得更應該「及時行善」,因為行樂惠一人,行善卻是惠眾生。

日期:2021-01-11

生活消費

下班更冷》8縣市6度以下橙色警戒 鄭明典:接近直線的降溫不能輕忽!

中央氣象局持續發報低溫特報,今(7)日寒流南下,明(8)日至9日寒流影響,各地天氣非常寒冷;今日各地氣溫下降,上午起北部地區即有10度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今(7日)晚至明(8日)白天局部地區有6度以下氣溫(橙色燈號)發生的機率,點名基隆市、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苗栗縣、宜蘭縣、金門縣等8縣市列入橙色燈號,意即非常寒冷,請注意防範。

日期:2021-01-07

公投專區

風味升級》靠特色決勝 豬二代打造「名牌豬」

2021.12.09編按:四大公投即將在12月18日投票,其中涉及民眾食安健康、國際經貿整合、國內養豬產業競爭力等諸多層面的「反萊豬」公投案,最受台灣民眾與國際關注。早在公投議題發酵之前,《今周刊》就已注意到,開放萊豬與否,直接影響台美經貿關係與簽署雙邊、多邊自由貿易協定的進度;但在開放含萊劑豬肉進口之前,政府必須先在食安管理政策與產業升級方案上,取得社會信任,以降低民眾疑慮。基於這兩項原則,編輯團隊多次製作深入報導,針對開放萊豬及其配套提出政策建言。公投倒數階段,《今周刊》特地從資料庫當中精選出與這次公投爭點最相關的報導內容,期望協助讀者獲得充分資訊,進而做出審慎判斷。----------------------------------------------------------------------------------------------青年返鄉踏入養豬產業,有人用巧克力入飼料、有人走遍全台只為飼育新品種,他們帶著新觀念與新科技,想提升台灣豬肉層次與風味,在競爭市場中靠特色取勝。

日期: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