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一棵不能動的樹,必須一直站在那裡被園丁修剪成奇形怪狀。過去不能重來,你只能、也只好告訴自己:不被期待,更能做自己。
日期:2024-01-28
孩子進房睡覺,滾來滾去到現在十點多還沒睡著,不過至少又回到了能一個人默默寫點東西的夜晚。中午搭了台Uber前往市區,上車後看到這位司機,覺得有點面熟,但不確定是否搭過他的車,後來看到了他的姓,才確定的確曾經搭過。
日期:2024-01-11
世界衛生組織揭露, 心血管疾病、憂鬱症及愛滋病是影響全球數十億人口最嚴重的三大疾病,生理疾病能靠藥物緩解,而心中烙印的傷又該如何療癒?#MeToo 掀起社會大眾的思辨風潮,藉由被害人勇敢說出過往傷痛,讓同樣也因擔憂外界異樣眼光,或被貼上污名化標籤的憂鬱症與愛滋病友,可以有病識感、不再躲藏逃避。儘管不同疾病間存在各自的挑戰與難題,但唯有正視與面對的勇氣,才能促使大眾放下偏見與有色眼光,共同建構更溫暖包容的社會。
日期:2024-01-11
兩岸情勢緊張,倘若不幸爆發戰爭,台灣現在還有防空洞嗎?人口擁擠的直轄市還躲得了嗎?前空軍軍官、軍事評論家邱世卿曾在「戰爭生存手冊中」透露,萬一爆發戰爭,想要提高自己和家人的生存機率,有7點事項一定要注意。
日期:2024-01-09
74歲戴姓老翁年邁無以維生,2023年提告請求8名子女每月各給付扶養費2000元。戴前妻作證,前夫當年因外遇拋棄妻兒,從沒拿錢養家;子女抗辯,父離家失聯30多年,未盡撫養責任。法官以戴未扶養子女,成長過程也缺乏聞問,若仍令子女負擔扶養義務即顯失公平,免除子女扶養義務,裁定駁回,可抗告。
日期:2024-01-07
雖說「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但這道框架是否適用在天底下每一位父母?若從小受盡家暴、精神折磨,待生父、生母年邁了是否還得必要扶養他們?
日期:2024-01-06
國立清華大學前教務長、同時也是物理系退休教授李怡嚴,去(2023)年將畢生積蓄及收藏全捐給他奉獻一生、有著深厚情感的清華大學,包含價值8500萬元新台幣的動產、不動產及珍藏黑膠唱片,成為教育界一樁美談。週五(1/5)清華大學在臉書PO文,指出李怡嚴教授已於上午在家中離世,享壽87歲,將擇日舉辦追思紀念會,緬懷永遠的清華人。
日期:2024-01-05
(今周刊1411)政府不斷強調要建構「社會安全網」,但真正走近社會邊緣,就會發現這張網不可能疏而不漏。活在邊緣、生在邊緣的人們,守著自己的故事、人生,為生存搏鬥著,一群經年累月「走近邊緣的人」,則陪伴著他們,試圖用各種方式,讓愛心演化,殫精竭慮創造影響力,細細補起社會安全網的破洞。
日期:2024-01-03
文/張雅琳三條心臟主要血管皆嚴重鈣化,原本想要放棄的李宗鎮,因醫師李文領的一句話激起希望,團隊用左心室軸型幫浦突破困局,讓他遠離「提心吊膽」的日子。
日期:2024-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