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生產成本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生產成本共有543項結果
國際總經

能源轉型持續推升油價!辜朝明:綠色通膨是「挽救世界的必要之惡」

年初烏俄戰爭爆發推升國際油價,雖然近期國際原油價格回落至每桶80美元,但日本野村總合經濟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認為,隨著各國日漸重視ESG,並將能源轉型,如2030汰除燃油車、2050淨零碳排等納入國家發展政策,從化石燃料過渡至可再生能源將持續對全球帶來通膨壓力,且時間將延續二、三十年,但「這是挽救世界的必要之惡。」

日期:2022-10-05

國際總經

聯準會9月再升息,通膨壓力可望舒緩?郭恭克:買股時機還沒到,投資人最好再觀望一下

全球金融市場高度關注的美國8月通膨數據,於9月13日公布,一般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自7月的8.5%持續下降至8.3%,但仍高於市場預期的8.1%;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ore CPI)則自7月的5.9%,逆勢上升至6.3%,顯示美國通膨壓力仍未見明顯舒緩。

日期:2022-09-20

國際總經

台股產業思考 ——兼論羽絨服專業製造廠廣越

今年受到全球景氣下滑、經濟籠罩烏雲的影響,各國股市出現量能不濟;思考投資台股產業,建議追蹤民生消費、工業電腦及汽車電子的三大族群,進行長期布局。

日期:2022-09-14

焦點新聞

企業不得不面對的新趨勢!從碳足跡開始,能源到生產都要夠綠

「企業為什麼要減碳?以前只是口號,現在無論從政策角度或市場角度,減碳都是企業立即得開始做的。」《今周刊第六屆新能源國際論壇—光電場》邀請再生能源與科技研究顧問公司InfoLink Consulting董事長林嫣容,分享台灣再生能源發展進程,以及企業如何開始著手能源轉型。

日期:2022-09-13

國際總經

陽明躋身「航海王」關鍵就在數位轉型!鄭貞茂:不只要做海運、更要當海洋科技運輸公司

由經濟部國貿局、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主辦的2022 DATE SUMMIT數位商務大趨勢|國際匯壇,於9/7(三)起連兩天於線上開講,邀請萬事達卡、MaiCoin、OurSong、ELLE等9國23位重量講者,安排超過20場精彩演說,聚焦數位金融「Web3.0、元宇宙、全渠道銷售4大熱門議題。9/7論壇首先由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與陽明海運董事長鄭貞茂對談揭開序幕,以永續為主題,暢談在數位轉型、綠色經濟的趨勢下,中小企業如何面對詭譎多變的貿易局勢,強化企業韌性。

日期:2022-09-07

台股

「台泥亞泥,我要放一輩子領股息!」他目標存股5千萬,解析水泥雙雄:這檔CP值高

編按:存股達人陳重銘2021年訂下存股5000萬的計畫,其中預計買進100張台泥跟亞泥,也就是各買50張。2021年下半年中國產業出狀況,影響水泥銷售,接著又是能耗雙控,斷電…....於是陳重銘調整投資策略,至今年3月台泥亞泥加起來已達80張,由於觀察到亞泥的獲利較好,於是買得又比台泥多。「投資股票就是擬定策略,然後認真去執行,過程中一定會碰到意外,需要隨時調整。」然而,儘管台泥2021年獲利較差,但陳重銘認為,存股不會只看一兩年,「台泥亞泥我也是打算放一輩子領股利。」陳重銘規劃,今年領到股利之後就拿來買台泥,各買一半可以做好分散,慢慢累積到100張就停止。「這就是我的佈局,我會一步一步實現。戰爭的利空總會過去,領股利卻是一輩子的福利。」

日期:2022-09-01

台股

英特爾成美晶片法案最大受益者,但「關鍵這因素」讓外資建議:買進台積電、放空英特爾

在美國通過晶片法案後,市場有許多投資人都在討論:究竟美國晶片法案將促成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徹底改變市場,或只是一次性的刺激呢?

日期:2022-08-16

理財

熊市免驚!一年後平均漲一成 危機入市選優質龍頭企業就對了

籠罩在高通膨、經濟成長放緩等利空陰霾,全球股市自高點修正20%,技術面進入熊市,許多投資人不禁大喊「我不玩了,把錢還我!」的確大家面對下跌都會恐懼,原因在於虧損與未知,但現在真的是停損出場的時機嗎?從歷史經驗來看可能並非如此,不變的真理是,唯有在熊市中堅持不放棄的投資人,最終才有機會迎來回漲的曙光。

日期:2022-08-09

國際總經

美國霸權催化太空產業 ——兼論光通訊廠光聖

7月底,中國問天實驗艙發射成功,展現中國航太科技的大邁進,企圖挑戰美國太空霸權的地位。隨地緣政治意識抬頭,低軌衛星之通訊應用扮演關鍵角色,太空產業將演變成國家等級之競爭角力。

日期:2022-08-03

產業趨勢觀察

存股助理第201期︱生技股CDMO模式發燒,小心背後藏的風險

許多媒體與投資人把生技產業的CDMO模式視為是下一座護國神山孵育器。資深分析師陳唯泰提醒,生技業的CDMO雖有委託製造代工的意味,但共同開發所需擔負的資金與失敗風險也不小。同時也要留意亞洲生技展結束後的裸泳效應。

日期:2022-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