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四十七、八歲到五十二、三歲,這個年齡層是女人最感到吃力的時候吧。四十多歲的終結,表明了女人已過了嬌嫩水靈的年紀,直教人焦慮和寂寞;步入了五十歲的門檻,意味著女人的一切都在走下坡路……而且總體而言,女人的閉經期差不多也在這個時候,身心的平衡也容易打破,甚至有些人還會經常發神經呢。
日期:2017-11-15
家總秘書長陳景寧呼籲「畢業照顧者三重建」,很適合提供給「畢業照顧者」做為重建藍圖:一是「重建身心健康」;二是「重建經濟穩定」;三則是「重建社交網絡」。真的不要讓自己一個人封閉太久,越久會越不容易踏出去。
日期:2017-11-14
當台灣看不見弱勢少年的需求,香港卻是主動出擊,他們二十四小時,都有一群外展社工在街頭,找出需要協助的少年。他們在網上做外展、用電玩吸引少年,社工用源源不絕的創意,讓自己比黑社會更有吸引力。
日期:2017-11-02
這一群從「家庭之網」掉落的孩子,理應在國民教育時被接住,但他們卻被整個體制放手。他們被逐步排除於國民教育系統之外,成為一個逃離者。接下來我們要怎麼接住他們?
日期:2017-11-02
要讓一人生活更開心,也得留意自己的時間管理和情緒管理。面對外來衝擊與評論時,我們需要反思:到底這個評價,是否要放入自我概念裡?
日期:2017-10-31
他們參加無數創業講座,想從中找到捷徑,一有機會就問:「我想創業,可是不知道要做什麼,我想知道現在最好做的是哪一行?」
日期:2017-10-31
生前告別式,打破我們對死亡的禁忌,將死亡直接搬上檯面,讓每個人都清楚──現在就是適合談論死亡的時機,讓當事人有機會聽見這些訴說,讓親友能夠表達。
日期:2017-10-31
台灣即將邁入高齡社會,老年人每年平均看病27次,高出歐美國家許多。 但人老了真的得常跑醫院?從看診形態、領藥程序到預防醫學,台灣應再多設想一點。
日期:2017-10-26
韓國主婦金少英帶起首都首爾的節能風潮,並把行動力蔓延海外,來到台灣尋找亞洲串聯夥伴。
日期:2017-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