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的志願服務工作都是群體服務,所以能認識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擴展生活圈。透過志願服務工作,接觸到更多人,能增強與社會的連結,對相關的社群產生的歸屬感。
日期:2020-04-17
如果一廂情願把配偶當成理想的老伴,恐怕會失望。很多性格不相投的夫妻,越老越不肯妥協。貌合神離,相敬如冰,退休後分床、分房、分居、分手的例子,比比皆是。
日期:2020-04-17
對子女最好的愛,是父母自己的成長、有能力愛自己、有能力愛彼此。因為只有愛自己的父母,才有能力給予孩子真實的愛。
日期:2020-04-17
東華大學趙涵㨗校長支持相同理念的教師組成「社會參與社群」,投入實踐導向的課程研發,以實踐「睦鄰精神」的信念與價值,將社區當作學習的對象;把大學當成社會責任的實踐場所,以大學為基地、以鄰里地緣為基礎,讓師生們參與鄰近地區的改造工作、當地的各種運作、從中協助居民的生活改善、教導學生養成保持社會的關懷與使命感。東華多位教師以駐點長期經營社區的方式將研究、教學與服務整合,整個台灣東岸都留下了東華教師社會參與的足跡。
日期:2020-04-16
過多的阻礙會限制創意,但適當的阻礙卻能激發創造力,進而創造新生活;此波疫情當中,因隔離而激盪出的創作、線上演出不勝枚舉,體現「山不轉路轉」精神。
日期:2020-04-15
實踐永續發展,是衡量國家進步與否的重要指標,在全球氣候危機下,這項能力更為關鍵。身為全球第21大排碳國,台灣對於回應氣候變遷、減緩全球升溫,有份難以規避的責任。然而,在眾多領域都能驕傲喊出Taiwan Can Help 的我們,唯獨在減碳上的表現,從未真正獲得國際認可。與低碳永續社會之間的差距,其實就是台灣與模範地球公民之間的距離。
日期:2020-04-15
「我覺得中年人這麼努力打拼,卻因為一些人生的議題沒有解決,受困在裡面,沒辦法享受中年應該要有的成果,好可惜。」陪伴父親走過癌末與臨終的林靜君,40多歲時毅然轉業,從記者轉為諮商心理師,並專注於成人諮商,因為她深知「一個中年人,會影響一家人」。
日期:2020-04-14
武漢正式解除封城,中國企業復工復產,在疫情緩和之下,人們最想做的第一筆消費是什麼?根據中國萬人集團所做最新調查發現,29.3%的消費者在疫情結束後,消費的第一選擇是「餐飲美食」,把疫情期間沒辦法上餐廳吃美食的慾望先滿足,再來是「逛街買買買」與「運動健身」,疫情之後的消費取向,可作為投資布局參考。
日期:2020-04-13
COVID-19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之際,保時捷品牌大使接棒拍攝短片,希望全球網友萬眾一心防禦疫情持續擴散,共同遵守防疫指示與建議,優先考量公眾利益,互助合作,同時保持適當社交距離。
日期:2020-04-13
年屆70的林靜芸醫師,笑稱她與老公是宅男宅女,結婚超過40年的他們,至今仍會定時約會,是令人稱羨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她分享給熟齡朋友們一句話,第二人生的幸福快樂就在這裡。
日期:20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