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453)超高齡社會迎面而來,不可逆的失智症也如同遺忘海嘯,衝擊台灣的未來。然而,真相卻是,在機構裡,失智長輩依然被約束、被綁在床上、輪椅,而愈綁,他們忘得愈快,最終再也回不到原本的日常。周五晚上,北部一間收容失智者的照護機構,護理長巡房……阿公躺在床上,瘦骨嶙峋、裹著一圈厚紗布的小腿捆著白布條,另一頭綁在床側護欄上;雙手也被用同樣的方式綁住。阿公︰ 幫我解開繩子 。 護理長︰為什麼想解開?阿公︰我想尿尿。護理長︰你有穿尿布。
日期:2024-10-23
台灣生技產業發展至今,還有再進一步突破的機會嗎?《今周刊》在10/14舉辦生技醫療論壇,與幾位前輩應邀討論這個議題,我想在這個專欄談談一些心得。
日期:2024-10-21
《今周刊》週一(10/14)舉辦《生技新局 黃金時刻》2024臺灣生技醫療論壇,請到衛生福利部常務次長周志浩、中央研究院院士王惠鈞、博醫能生技董事長何啟功、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周德陽,以及安立璽榮生醫創辦人暨董事長陳泓愷,一起針對生技產業發展與國人健康促進發表最新觀念與看法。
日期:2024-10-14
前不久,美國眾議院的中國週祭出多項重磅級法案,這其中生物安全法案對全球生技產業影響重大。這項法案針對藥明生物,藥明康德,及華大基因與旗下兩家子公司。
日期:2024-10-14
台灣生技業有許多股價如雲霄飛車般起落的案例,若無厚實基本面,股價怎麼上去,就會怎麼下來。問題核心在於台灣生技公司眾多,但規模皆小,積極整併或許是開創新局的適當途徑。
日期:2024-10-09
繼IT產業後,美國也注意到生技產業供應鏈完整性的重要,因此通過《生物安全法案》(BIOSECURE Act),就是著眼於中國對美國國家安全、生技醫藥產業的威脅日增。美國眾議院在9月9日,通過《生物安全法案》,首度以國家安全為由,針對中國5家生技企業祭出禁令。明令將這5家中國生技公司列入管制,抗中浪潮席捲生技產業,預料此舉將導致國際生技醫藥產業風起雲湧、打亂生技界一池春水。尤其全球醫藥CDMO(委託開發與製造服務)產業將是第一波受到衝擊的標的,台灣CDMO產業將有機會展開搶轉單商機?
日期:2024-10-09
由今周刊舉辦的《2024台灣生技產業論壇》,將於10月14日於台大國際會議中心正式展開。著眼於當前生技產業的蓬勃發展,並聚焦最新的產業趨勢「再生醫療」,論壇將邀請中央研究院院士王惠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周德陽、博醫能生技董事長何啟功,三位生技領域專家從趨勢到醫學應用,全面解析。
日期:2024-10-04
在競爭激烈且變幻莫測的市場環境中,多角化經營策略不僅能有效分散風險,還能充分發揮企業的核心優勢和資源,進一步提升經營效益、保持企業競爭力。以海外貿易為主的正啟貿易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多角化經營的最佳典範!
日期:2024-10-04
美國生技公司23andMe宣稱,DNA檢測能像算命水晶球那樣,預測每個人的健康與疾病,更試圖顛覆傳統醫療產業。不過,鼓動消費者做基因檢測的商業模式徹底失敗,公司即將股票下市。
日期:2024-10-02
隨著降息時程確定,資本市場可望直接受惠族群之一就是生技,由減重藥開啟的長線賽局,也將逐漸進入眾藥競逐階段,進而逆轉重大病程,甚至延壽。
日期:2024-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