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流傳一張群架照片,因為輝達(Nvidia)獨漲,被蘋果(Apple)、特斯拉(Tesla)、谷歌(Google)圍毆,輝達現在還可以買嗎?應該是很多人在問的問題。
日期:2024-03-11
農曆年後,由台積電(2330)領頭上攻,市場交投氣氛熱絡,加權指數屢創新高。3/5(二)台積電盤中最高飆漲至738元再創歷史新高價,加權指數收於19386點,站穩萬九大關;個股方面,各擁題材,百家爭妍,輪相綻放。在市場一片欣榮的氛圍裡,你是否賺得盆滿缽滿,笑得合不攏嘴?還是看著他人開心數鈔票,獨自黯然神傷呢?
日期:2024-03-07
將在一個月內關閉六家店,還要再設三十台自動販賣機,亞尼克此舉背後究竟有何思量?且看董座吳宗恩如何決斷與改變。
日期:2024-03-06
中國早在2015年就提出,希望在2025年晶片自給率達到70%的目標,但在客觀條件受限與美國發起科技戰等因素影響下,專家預估屆時連20%都到不了。在業界專家眼中,中國追求半導體國產化的目標,最大關鍵不在於產能不夠大,而是從IP、EDA(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設備到材料,這幾個關鍵環節全都被國際社會卡脖子,特別是美國。北京當然不希望長期仰人鼻息,如今希望能從小晶片(chiplet)技術及第三類半導體等兩方面突圍,惟成效仍待觀察。
日期:2024-03-06
美股上週五(3/1)半導體股帶動下全面收紅,日經225指數周一(3/4)開盤也在科技股帶動下、跳空上漲飛越4萬點,最高來到40301點,首度衝破日股心理重要關卡。上周末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政府考慮正式宣布經濟已擺脫通縮狀態,這樣的聲明雖然只具意義性,但意味著日本經濟終於擺脫成長瓶頸。儘管國際投資人或對日本股市創歷史新高感到意外,但日本近年企業治理改善、擺脫通縮,加上東京證券交易所推動股價淨值比大於1的政策漸見成效等,持續拉抬日本股市。日股在衝破4萬點大關後,還能走到哪裡?呂張投資團隊總監呂宗耀表示,34年前日股指數來到3萬9000點,其實日本人也沒有想到今天的太陽曬不到明天的衣服。「這34年來日股的從39000點跌到了8000點,整個3萬點不見後,家長告誡下代子孫,現在都應該30~50歲,有兩個不能碰,一個是股票、一個是不動產。」他很看好日本的產業基礎很強不輸台灣,「日本人要跨越祖先34年前所立下的這2個要求,股票、房地產不能碰,可能會在股票指數過了3萬點以後開始打破了,這才是另外一個向陽、陽光的開始。」「日本過他的3萬9000點後,漲到6萬點我認為是合情合理的。」
日期:2024-03-04
作者王裕閔是高雄出生的台灣囝仔,經過兩次移民的磨練,從台灣到阿根廷,再從阿根廷到美國,克服困難躋身入麻省理工學院(MIT)。畢業後,未選擇科技業,一頭栽進華爾街,每天在交易廳的資產價格叢林裡廝殺。職涯從金融業競爭最激烈的華爾街發跡,縱橫交錯於賣方(投行證券業)與買方(資產管理行業),發展橫跨全球東西南北,為工作與人生創造各種財富。最引以為傲的是發掘、提拔、指導過上百位的投資英才,包括科技業的投資紅人凱西.伍德(Cathie Wood),以及馳騁於紐約、蘇格蘭、日本、新加坡、中國大陸、澳紐的投資家與專業經理人。
日期:2024-03-03
蘋果史上最昂貴的產品計畫Apple Car開發案據傳喊卡後,下個成長動能在哪裡,能接替iPhone成為下個殺手級應用是啥,大家都非常好奇。堪稱是華爾街最懂蘋果分析師的Gene Munster,原本預估蘋果有50%機會開發出Apple Car,為蘋果創造iPhone之後的全新成長動能,但本周他對於蘋果傳出終止長達十年的電動車計畫Project Titan(泰坦計畫),仍難掩驚訝。Gene Munster估計,蘋果每年投入Apple Car的研發支出達10億美元(逾300億台幣),因此可以說電動車是蘋果歷來最昂貴的產品研發計畫。他在接受美國財經電視頻道CNBC訪談時提到,若蘋果沒有完全放棄電動車的夢想,或許併購目前財務不佳的電動車品牌Rivian,是不錯的替代方案。
日期:2024-02-29
(今周刊1419)有一家公司,過去一個月來,股價幾乎翻倍,今年以來大漲超過200%,去年一年漲幅超過776%,股價與漲幅都已經超越AI龍頭輝達。但是,這家公司掛牌上市16年多,卻直到最近一個多月,才開始獲得華爾街追蹤,券商、投銀報告一出手,就是比誰的目標價高。這家公司,就是美超微。它是做什麼的?有什麼特色?又有什麼歷史?《今周刊》為讀者一一解析。
日期:2024-02-27
一名有多年工作經驗的女網友日前在Threads分享「人資沒說的真相」,在電子公司當主管的朋友跟她透露,現在很常收到40~60歲求職者的履歷,每個都經驗豐富、學歷高,但明明職位只是採購助理,「然後她主動邀請的,符合條件的20~30歲的,全部婉拒她。」令原PO直嘆,有感邁入老年化社會,「這就是現實啊!」
日期:2024-02-25
氫能源已經被企業視為淨零排放的重要環節、追求ESG的最佳解決方案,而氫能源的不斷電系統、燃料電池、充電站等相關應用,預估2030年產值將達到2500億美元。
日期: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