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理財知識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理財知識共有226項結果
房地產

「房貸路上,我犯了2個大錯」他30歲靠自己買2間房:4個理由,再來一次絕不提早還款

知名YouTuber關韶文,23歲存到100萬,30歲靠自己買了兩間房,他是怎麼辦到的?他以自身經驗告訴你,如何從零開始累積,翻轉窮忙思維,熱血守錢、存錢、賺錢的翻身智慧!

日期:2022-11-09

理財

月薪2萬6怎麼存錢?他23歲存到100萬,30歲靠自己買2間房:3個「高效存錢法」,一年多存13萬

知名YouTuber關韶文,23歲存到100萬,30歲靠自己買了兩間房,他是怎麼辦到的?他以自身經驗告訴你,如何從零開始累積,翻轉窮忙思維,熱血守錢、存錢、賺錢的翻身智慧!

日期:2022-11-02

理財

她38歲財富自由,提早退休10年後老實說「不能只仰賴股息養老」,揭年輕人存股2大迷思

編按:作者張Ceci在38歲財富自由、提早退休環遊世界,至今已快10年。對於時下流行的存股,張Ceci不以為然,她認為年輕人存股賺股息,其實不一定是最好的投資策略,股利投資10年,還不如穩健的全球股票投資佈局。

日期:2022-10-28

債券基金

富人看趨勢,窮人才追漲跌!景氣壞到何時才是谷底?林奇芬:當市場開始歡呼不再升息時就是考驗

近期全球股債市在通膨、升息、景氣衰退等各種訊息中擺盪,讓投資人不知其所。其實,趨勢早就呈現它的方向,不需要猜測。景氣從過熱的秋天,緩步走向寒冷的冬天,是必然路徑。投資人只需要知道,在不同的景氣階段,自己該做些甚麼。

日期:2022-10-20

理財

開放零股交易,就像塞一把刀給年輕人?20~29歲族群金融風險抵抗力低:「亂砍很容易自傷」

「如果沒有好好教育年輕人,開放現股當沖、零股交易就像塞一把刀給他們,讓他們去亂砍,很容易自傷。」台灣金融研訓院所長傅清源示警,根據最新的台灣金融生活調查,20~29歲的年輕世代是金融風險抵抗力唯一退步的族群。

日期:2022-10-14

好命退休

《好命退休計算機》幫助您了解退休金規劃及缺口

隨著台灣即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必須面對退休金財務缺口日益嚴重問題,因此,退協與今周刊合作調查台灣20歲以上有工作者進行《2022退休大調查》,本調查於今年9月8日到25日委託民調公司進行電話民調,以住宅電話用戶為抽樣母體,有效樣本1,070份。調查結果指出,國人開始啟動退休理財計畫約43.5歲,預計退休年齡約60.9歲,推估累積退休金的準備時間需長達17.4年,平均準備退休金1040.3萬元。調查也顯示,國人對自身壽命的預期平均約79.7歲,相當於退休後每個月得要有4.6萬現金,國人共識想在18年內存千萬,又想在60歲退休?結果發現,目前國人在退休準備上的進度嚴重落後。王儷玲建議,國人平均壽命延長,「長壽風險」提高,民眾應及早開始準備退休,拉長投資時間滾出複利效果。

日期:2022-10-13

台股

台股從萬八→萬三,現在是歷史級買點?給存股新手的8大建議:此刻進場存股,該怎麼做

最近有年輕人看到現在股市大幅下跌,且自己也存了一些錢,覺得是買進的好時機,問我這時候該怎麼買股來存股,我想,今天就藉這個機會來說明一下我的建議,我整理成「五要三不」的8個原則,希望作為年輕人及初進存股領域的朋友們參考。

日期:2022-10-12

理財

富人不理財,駕馭不了財富;窮人不理財,有機遇也無法致富!財富自由8階段:別當個能賺錢的窮人

說到理財,很多人會說:「我又沒錢,等有錢了才需要理財吧。」或者說:「富人才需要理財,窮人拿什麼理財?」其實這就是誤區所在。理財的含義不只包括用本金投資,賺取收益,更重要的是一種財商思維。也就是說,一個人如何看待金錢、賺取金錢、打理金錢,都在理財的範疇之內。你收到一筆額外的獎金,是歡歡喜喜地拿去買了一個名牌包背上,是去報了一門想了好久的自我提升課程,還是轉手買了一個理財產品,這些選擇裡面體現著你的金錢觀。

日期:2022-10-04

理財

40歲後才存股,他年領600萬股利,還能送女兒出國讀博士:3招快速累積張數,輕鬆又快樂

上週和一位長輩朋友吃飯,閒聊一些他在年輕時如何移民澳洲,在澳洲買下第一間房子,然後老婆陪著兩個孩子在澳洲唸書,他則回台灣繼續打拼上班賺錢,然後十幾年前開始買股票投資,迄今他每年光是股利就可以領600萬元,當然,現在女兒又去英國攻讀醫學博士,一年學費就要400萬元,他笑說:「還好有這600萬元股利幫忙,否則我現在快60幾歲了,去哪生這麼多錢給孩子唸書?」

日期:2022-09-23

好命退休

50歲才開始存退休金,領股息養老的存股秘技:帳面獲利30%該先獲利了結,還是一直抱住?

目前經濟前景充滿不確定性,對操作退休理財的投資人來說,該如何因應呢?

日期:2022-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