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納瓦爾.拉維肯(Naval Ravikant)是矽谷傳奇創投家,也是連續創業家。出身貧寒的他,從小就是鑰匙兒童、把圖書館當安親班,為求生存、三餐溫飽,15歲就到餐廳送餐,也做過送報、洗碗,靠著對學習的熱愛,考進名校、踏入科技業,人生從此翻轉,一夕之間從藍領變成白領。納瓦爾是美國最知名的股權眾籌平台AngelList的創辦人和董事長,他也是知名投資人,投資約有200家公司,包括Uber、Twitter等。對加密貨幣有興趣的他,還是某個加密貨幣基金的合夥人,納瓦爾沒有一刻停下來,他永遠在構思新事業,手邊永遠有些業餘專案在進行。納瓦爾透過獨特的生活哲學,摸索出快樂致富的原則,而他的第一步就是把自己「商品化」,運用知識讓自己成為社會上獨一無二的產品。他也提到,金錢不等於財富,金錢只是我們用來衡量財富的工具。財富才是你想要的東西,是在你睡覺時,還能替你賺錢的資產。
日期:2025-03-21
編按:作者蜜凱拉在IG有36萬粉絲以及TikTok有85萬人追蹤,身為理財諮詢師的她,形容第一份工作是「沒完沒了人生循環」,身為社會新鮮人,為了省錢,她先是條列式記帳,但2個月就失敗,後來透過表格分類,才慢慢做出心得。她也提到,當時只只有囤現金,這不是最好的存錢方法,但自己當時也不知道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後來雖然找到理想的工作,但卻要忍受低薪,看似跌到谷底,卻成為人生轉捩點,她用2年就透過存錢和投資存到將近5萬美元(約合新台幣163萬元),這也是她經營「解放預算」網站的起點。蜜凱拉把存錢心法分享給更多人,年僅26、26歲就幫朋友、同事理財,後來,開始對提供一對一的理財諮詢,透過付費方式,蜜凱拉幫忙規劃預算,這也成為她的副業。她白天上班、下班後繼續經營「解放預算」網站,雖然她形容自己是:「成為無情的工作機器」,不過網站從原來只是賺取額外收入的副業,成長為6位數的事業。
日期:2025-03-19
編按:巴希爾是一位50歲的高中數學老師,擔任教職20年後,年薪有65000美元(約合新台幣211萬元),為了給伴侶和7歲兒子更穩定的生活,他結束年輕時不看錢包就買單,揮霍到帳戶透支的習慣,決定要改善財務狀況,他聽到有餐飲業者靠餐車生意致富,也動念想投資。餐車主提一個投資方案,投入12萬5000美元(約合新台幣407萬元)可拿到25%的股權。但巴希爾的存款只有3萬5000美元(約合新台幣114萬元),籌不出這筆錢的他,便改成合資創業,找另外4個人共同分擔,一個人投資2萬5000美元(約合新台幣81萬元)、擁有5%股權。2年後,巴希爾最終分得17萬5000美元(約合新台幣570萬元)的利潤。他將原本投入的2萬5000美元(約合新台幣81萬元)存回儲蓄帳戶,向另一半求婚,支付房子頭期款。本書作者特洛伊.米林斯、拉沙德.比拉爾擁有商業和投資背景,深知理財的重要,他們透過這個故事指出,賺錢模式、勇於嘗試都是投資成功的關鍵。
日期:2025-03-14
編按:本書作者南澤秀是知名運勢家、投資家和房地產講師,從23年的運勢家經驗中,歸納出「金錢和運勢」的關聯。他替客戶解析命盤的過程中,發現有錢人的態度、提問和對話都普通人都不一樣,他們臉上露出滿腦子想著「我能收穫什麼呢」的表情,經過思考才提問,其中,埋頭苦做、自行賺取10億韓元(約合新台幣2094萬元)以上的人,問題也更加細膩、精緻。在與算命的客戶對話中,南澤秀就可以大約預知對方的未來和格局,有人聽到他的建議就先嘗試,之後得到成功;普通人則是會反問他「如果不成功,你打算怎麼辦?」同時,南澤秀還發現,某些八字帶財的人們,他們總是孜孜不倦、勤奮好學,他們的收入也是與眾不同。有錢人喜歡相互往來的討論,提問的範圍也很多元。南澤秀強調,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要透過學習與自我實現,努力強化自己,才能迎接好運。
日期:2025-03-14
編按:完美主義與情緒化決策是投資路上的最大絆腳石。本書作者金牌獵人(朱均澤)就提到,他的學員陳君用200美元(約合新台幣6500元)本金連續3天每天賺了100多美元,卻在第4天賠了50多美元(約合新台幣1625元),她憤怒地想要快速賺回賠掉的錢,結果亂下單,結果賠得更多。金牌獵人(朱均澤)認為,第一件事情是「放過自己」,徹底了解投資的潛規則:「盤是活的;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允許自己有時跟不上主力、被甩下車,賠錢是正常的。他建議,應該要順勢而為,懂得挑選適合自己的機會,才能輕鬆從市場獲利。金牌獵人(朱均澤)曾獲2017年亞洲外匯分析師交易大賽冠軍,他靠投資技術、心理素質和正向信念,從3度破產、慘賠千萬中翻身。
日期:2025-03-12
編按:現在把錢存在銀行,得到的利息遠遠比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當你想到同事靠股票賺了6位數,內心又在掙扎有人因股票傾家蕩產,造成這樣的天差地遠的決定關鍵是什麼?本書作者歐陽立中就點出,問題在於:「投資這件事,越努力,越有可能失敗。」並提到,政大財務管理學系教授周冠男在《長期買進》給出的投資方法就是:「躺在指數的道路上耍廢。」他持續20年買進追蹤市場指數的ETF「0050」,總報酬率是550%,年平均報酬率是9.8%。
日期:2025-02-17
《存股助理電子報》一直在推廣「價值存股法」的投資之道,創辦三年多以來,成效極為有限。不光是我們訂閱戶成長牛步化。這三年多來,台股投機氣氛愈來愈熾烈,當沖比重佔成交量比重居高不下。問題出在哪裏?總編反躬自省後,認為「價值存股法」其實存有極大的缺點!!
日期:2024-12-13
「台灣人以前買保險很多都是買儲蓄險,因為有許多人情保單。甚至,我們有遇到一位受訪者認為,買保險是社交而非金融行為,因為他認為能跟親友買保單,讓自己有面子,顯示出自己的能力,沒買面子掛不住,因此買了一堆不該買的保險,加重自己的財務負擔。」金融研訓院傳播出版中心所長傅清源這樣分享財務脆弱者(簡稱「財脆者」)常見的繆思之一。
日期:2024-12-03
狄更斯(CharlesDickens)在他所寫的世界名著《雙城記》(ATaleofTwoCities)開場,是這樣說的:「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用在現代年輕人的身上,同樣恰當。「最好的時代」指的是醫療保健發達,人類未來平均壽命上看百歲指日可待;「最壞的時代」指的是薪資不漲、物價飛漲,而且工作機會可能越來越少。(原文刊載於2023/2/7,更新時間為2024/12/1)
日期:2024-12-01
編按:臉書專頁「修正式價值投資」及同名社團版主陳啟祥,是六年級生,股市經驗18年。中央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畢業,曾做過中研院、國衛院的研究助理,以及藥廠的QA (Quality Assurance)工作。看過人聲鼎沸的多頭氣氛,也走過充滿絕望的空頭谷底,體會到要能在投資市場中找到長久穩定的獲利之道,唯一的方式,就是不斷的吸收並累積相關的知識,融合轉化成自己對一家公司評價的敏感度。喜歡站在原點思考,企業的真實價值是什麼,立於此基礎上,進而能挖掘出還沒被反應的成長股、價值股。原本是月薪不到4萬元的小資上班族,2018年女兒誕生後,43歲時毅然決然請育嬰假離開職場,一邊帶小孩一邊專心經營臉書粉絲專頁,經常發表文章、分享投資心得。在職期間雖然薪資不高,依然能靠著修正式價值投資將百萬本金翻倍為千萬,即使前波台股大地震,照樣堅持著價值投資的原則,不受市場情緒恐慌所影響,讓整體獲利增長逾三成,10年來平均年化報酬達20%!
日期:202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