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知道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察.塞勒(Richard Thaler)有個資產管理公司,且旗下基金績效表現不俗時,立刻也有了拆解這家基金公司操作邏輯的念頭。
日期:2017-11-02
全球指數頻創新高之際,投資人難免居高思危,然而,哈佛商學院的最新研究卻告訴我們,無論盤面如何變化,只要掌握三大「眉角」,投資人都有機會挖掘到下一波致勝好股。這些技巧為何?讓本刊為您拆解。
日期:2017-08-31
一個在小事上節制的人,必然也能在大事上節制;反過來說,如果今天一個人會覺得「反正金額小無所謂」而賭上那2塊錢,那麼下次10塊錢呢?10萬塊呢?10億呢?在他眼中都是小數字,卻可能因為賭性養成後而難以收斂,影響他在資本配置時的理性與決策品質,最終則可能導致企業的長期價值受損。
日期:2016-11-04
北京動用行政手段大舉干預資產價格,是為了防範系統性風險的必要之舉,但在救市初步有成之後,更大的挑戰在後面。「暴力救市」改變了市場的運作方式,中國股市必須重回資本市場的基本規則。
日期:2015-07-16
認知心理學家Kahneman以心理學實驗來研究經濟行為,獲得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Kahneman與其研究夥伴Tversky提出了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在這個理論中指出,人們並不是理性的進行經濟行為,而是存在許多的心理偏誤,而心理偏誤的研究也成為財務行為學的重點。隨後Shefrin與Statman兩人延伸了展望理論,發現人們為了避免後悔,很快地把獲利的股票賣掉(即便它還有機會再漲),同時繼續抱著虧損的股票不放(即使它可能會繼續大跌)。這種投資人的心理偏誤,就是有名的「處分效果」。
日期:2013-10-09
認知心理學家Kahneman以心理學實驗來研究經濟行為,獲得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Kahneman與其研究夥伴Tversky提出了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在這個理論中指出,人們並不是理性的進行經濟行為,而是存在許多的心理偏誤,而心理偏誤的研究也成為財務行為學的重點。隨後Shefrin與Statman兩人延伸了展望理論,發現人們為了避免後悔,很快地把獲利的股票賣掉(即便它還有機會再漲),同時繼續抱著虧損的股票不放(即使它可能會繼續大跌)。這種投資人的心理偏誤,就是有名的「處分效果」。
日期:2013-07-30
認知心理學家Kahneman以心理學實驗來研究經濟行為,獲得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Kahneman與其研究夥伴Tversky提出了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在這個理論中指出,人們並不是理性的進行經濟行為,而是存在許多的心理偏誤,而心理偏誤的研究也成為財務行為學的重點。隨後Shefrin與Statman兩人延伸了展望理論,發現人們為了避免後悔,很快地把獲利的股票賣掉(即便它還有機會再漲),同時繼續抱著虧損的股票不放(即使它可能會繼續大跌)。這種投資人的心理偏誤,就是有名的「處分效果」。
日期:2013-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