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年底將屆,對自己投資里程過程做了一番反省,有一些粗淺心得與訂閱戶分享。先說結論:「我認為,投資理財過程中,100萬元是最重要的門檻,500萬元則是最重要的里程碑!」這兩個目標達成了,靠投資致富的藍圖大勢底定。
日期:2023-11-24
繼2022年稅收超徵「還稅於民」6000元後,今(2023)年財政部預估全年稅收再超徵3700億元,由於連3年超徵率超過1成,也讓民眾對「還稅於民」有所期待,甚至有立委建議明年還稅1萬元。對此,閣揆陳建仁、財長莊翠雲皆回應,超徵部分將優先償還債務,若歲出歲入有結餘,國家資源會做最好配置。
日期:2023-11-23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第一金、中信金、富邦金,包含近期獲利狀態,順便來看看2024年可能配發的股利吧...
日期:2023-11-23
大部分的銀行都喜歡薪資固定,任職於百大企業或公務人員等這類收入明確的客戶。那如果買方是現金收入怎麼辦?例如:現在很流行的網拍、網購,或是市場擺地攤的,甚至是臉書直播主、優土伯實況主等,這時候就必須確認客戶的收入有沒有存到銀行裡?存進去後每個月有多少盈餘在戶頭?我遇過很多客戶喜歡膨風,講得很水氣(台語),一邊嘴歪臉斜,一邊用鄙夷的眼神跟我說:「我每個月收入都30幾、40萬左右,要貸款幾百萬應該沒難度吧?!」
日期:2023-11-23
如果要選出2023年最具代表性的關鍵字,相信「AI」必然是大熱門之一。ChatGPT發表至今,已經充分向世人展現人工智慧的超高效率及威力,除了引發矽谷巨頭彼此間的「軍備競賽」,也帶動許多AI工具問世,紛紛改變人類習慣,提升工作效率。但在此同時,後疫情時代的世界仍然處處有挑戰,俄烏戰爭進入更加膠著的第二年,就連中東也因哈瑪斯突襲以色列而爆發激烈戰爭,加上貿易保護主義興起,各國更加重視供應鏈在地化的程度,紛紛祭出政策鼓勵,讓金融市場信心仍然脆弱。
日期:2023-11-23
台灣家族企業財力驚人,整體市值規模逾0.82兆美元,今(22)日發布的華人家族企業關鍵報告指出,去年台灣的家族企業共領走1兆元現金股利,但相較非家族企業,整體波動性較低,近十年波動度低於12.87,突顯家族企業面臨成長性不足危機。此外,掌門人平均年齡已高達68歲,第二代掌權近23年,並開始從第二代進入第三代。
日期:2023-11-22
絕大部份投資人看公司首重獲利,往往劈頭就問,今年稅後淨利多少?EPS幾元?殊不知,損益表表彰的淨利與EPS其實是相當表相的,大家看《存股助理電子報》兩年多了,該進化了!這期就來探討「營運現金流」的奧義,以我自己而言,我認為營運現金流是未來獲利良窳的先行指標。
日期:2023-11-22
台灣半導體IC通路商文曄(3036)9月宣布以38億美元(約台幣1,216億元)收購加拿大IC通路商Future Electronics全部股權,市占率將打入全球前3名。收購宣布完成後,在併購可能效益下,文曄吸引買盤持續湧進,法人預估明年獲利可望翻倍,股價一路推升,股價於11月初屢飆新高,為台灣近期併購案中,廣受市場買單的指標個案之一。企業用併購來推升企業成長,所有的買家、賣家到業界的每個人都有共同的疑問—買貴還是買便宜?事實上,這個問題很複雜,沒有標準答案。要從「根本的初衷」來檢視:究竟要買的是技術、產品、人才、品牌還是市場。
日期:2023-11-22
今年高股息ETF如雨後春筍不斷的湧出,也廣泛受到投資人的喜愛,原因在哪裡呢?主要是配息率不錯之外,甚至還有很迷人的價差。原來高股息ETF也會不斷的進化,已經超越印象中「股價牛皮、配息比大盤好一點」的古早看法了。
日期:2023-11-22
(今周刊1405)「AI與負利率是未來趨勢,所謂的懶人投資法,已經變得更難以複製。」僑光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鄭廳宜直言,以往的存股方法已經不再適用,必須與時俱進。尤其年輕人若要靠存股累積退休金,很容易被通膨吃掉獲利,必須加上成長概念,且每隔幾年就必須重新檢視。
日期:2023-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