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1-07-22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1-07-22
族群多元薈萃的花蓮,為台灣第四大、東部第一大客家重點區域,客家先民將原鄉飲食習慣帶到後山地區,積累出屬於花蓮在地的客家飲食文化。花蓮縣政府與今周刊合作出版《來去洄瀾尋尾──洄瀾客家好味緒,食了會尋尾》一書,從頭細說花蓮客家飲食的源由特色,邀請您得空做客後山,細細品味豐富飽滿的花蓮客家飲食文化。
日期:2021-07-22
「外資大賣超,台股大跌,要不要減碼?」甲:「停利和停損很重要,一定要控制風險!」乙:「不用緊張,賣了結果又漲上去,就白忙一場!」
日期:2021-07-21
市場普遍認為聯準會最快於年底啟動縮減購債,這也讓許多投資人想起八年前造成全球動盪的縮減恐慌。但時隔多年,各國基本面與財政狀況多有進步,對緊縮貨幣政策帶來的資金流動轉向也有一定抵抗力。
日期:2021-07-21
今年台股傳產新勢力抬頭,主要靠著內資撐起一片天,但若未來全球通膨沒再增溫,由內資拉抬的傳產行情將可能逐步消退,投資人宜審慎應對。
日期:2021-07-21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1-07-19
創新是疫後轉型的關鍵字,素有「工研院奧斯卡」之稱的工研菁英獎,2021年4項金牌得主,涵蓋臺灣優勢的半導體科技、電路板產業應用,以及深具潛力的植物新藥技術,都是跨領域創新的結晶,為臺灣下世代產業科技提前布局!
日期:2021-07-16
根據《財訊》報導,4月底開始,多家外資台灣資本市場上掀起「科技股降評潮」。從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封測龍頭日月光到IC設計一哥聯發科,PC大廠華碩,面板大廠友達的股價,全都進入外資暴風圈當中。今年科技業景氣普遍大好,為何外資圈紛紛調降科技股的投資評等?投資人該如何解讀?最新一期的《財訊》雙週刊有深入的解析。
日期:2021-07-14
打2劑疫苗保護力下降了嗎?近日印尼和泰國出現打了2劑疫苗後,保護力下降的現象,國際甚至傳出有要追加施打第3劑疫苗的想法,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一切都需要更多研究結果,才知道是否有要打第3劑的必要。另外,疫苗能不能混打?張上淳表示,若是AZ混搭莫德納可提升免疫效果。對於之前疫苗意願登記勾選AZ疫苗的民眾,已經接獲「預約接種」簡訊通知,還能反悔改勾選默德納嗎?指揮官陳時中也作出詳細說明。
日期:2021-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