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屆立法院第一會期的開議第一天的院會就陷入混亂,在行政院長陳建仁上台做施政報告前,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發動杯葛,藍委聚集議場發言台前,高舉「食安專報 守護國人健康」等布條與標語牌。一旁的民進黨立委也聚集大罵,「不要作秀」,多名藍綠委之間不斷激烈口腳,讓場面陷入一片混亂。立法院長韓國瑜只能宣布休息10分鐘,隨後暫時離場。
日期:2024-02-20
2024大選關注重點,除了三組總統、副總統參選人誰會奪得大位之外,還有區域立委、原住民立委選舉也備受關注。另外,最關鍵的尚有攸關34席不分區立委分配的政黨票投票。依據政黨票得票率,得票率5%以上才能分配不分區席次,不分區立委結果攸關各政黨國會立委席次,新國會版圖如何變動?依據「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不分區選票得票率達3%以上的政黨,按會計年度由中央選舉委員會核算補貼金額,直到當屆立委任期屆滿為止,每年可獲得每票50元的政黨補助金。以不分區立委計算,國民黨拿下13席、民進黨獲13席,民眾黨搶下8席。未來4年政黨補助款方面,民進黨可拿2億4905萬元、國民黨2億3821萬元、民眾黨1億5201萬元。《今周刊》為您整理不分區政黨票最新開票數據。根據中選會詳細政黨票開票如下:
日期:2024-01-14
全球第二大SSD模組廠威剛科技2日舉行內湖總部啟用典禮,董事長陳立白也預期隨著三大記憶體廠減產之後供需逐漸均衡,再加上AI PC、手機的出現,會讓記憶體容量需求可能有翻倍成長的可能性。
日期:2023-12-02
2024選舉倒數44天,選情進入短兵交接,除了正、副總統候選人外,攤開各黨提名不分區立委名單,明眼人發現,藍、綠、白的安全名單內,竟沒半個財經專業背景。
日期:2023-11-30
2024總統與立委選舉登記11月24日正式截止,各黨不分區立委名單成焦點,根據中央選舉委員會統計,區域立委的部分,共有315位參選人完成登記,7人以上混戰區域多達7個;不分區立委方面,共有16個政黨提出178位立委參選人名單。據中選會資訊,3組完成登記的總統、副總統選舉參選人,分別為民進黨的賴清德搭蕭美琴,台灣民眾黨的柯文哲與吳欣盈,國民黨的侯友宜及其趙少康。面對2024大選即將登場,民進黨、國民黨、民眾黨⋯⋯各政黨的區域立委、不分區立委候選人名單有誰?哪些小黨也加入不分區立委選戰?《今周刊》帶讀者一次瞭解。
日期:2023-11-25
隨著2024大選日程進逼,民進黨、國民黨兩大黨不分區立委名單已底定,民眾黨的名單也將在周三出爐。學者鈕則勳先從兩黨名單檢視,認為國民黨和民進黨都是在顧基本盤,例如綠營名單中有不希望兩岸溝通的角色,藍營則是政二代、地方勢力色彩明顯。學者施正鋒則是認為,民進黨的名單平衡派的色彩明顯,整體提名保守,偏向守勢;國民黨名單則表現出想培養下次參選縣市首長的人選,但在地方派系多有著墨,也有考量是若中央的總統選情崩盤,至少要能守住地方的盤。師大東亞所教授范世平認為,民進黨此次不分區安全名單不少是連任者,可能是擔心若立法院席次無法過半,面對在野黨強烈質詢,需要有經驗老道的立委幫忙攻防,缺點就是缺乏新意;而國民黨名單雖全非連任,但其中不少是政二代。
日期:2023-11-21
國民黨公布不分區立委名單後,引發熱烈討論,安全名單是13到15席 ,可望遞補排序到18席,民進黨發言人卓冠廷表示,提名人不是金二代,就是地方派系及牛鬼蛇神,朱侯聯手讓黑金世襲復辟。
日期:2023-11-20
今周刊編按:九合一選舉結果出爐,民進黨大敗,日本政治學者小笠原欣幸10/26在臉書PO出對於台灣選舉預測,22個縣市當中,民進黨僅能拿下5席,開票後民進黨果真只在5個縣市領先,與先前預測幾乎吻合,讓網友驚呼:「也太準了吧⋯⋯」。小笠原當時預測,22個縣市當中,民進黨僅拿下5席,其餘為國民黨15席、台灣民眾黨1席、無黨籍1席。而民進黨拿下的5席為高雄市陳其邁、台南市黃偉哲、嘉義縣翁章梁、屏東縣周春米、澎湖縣陳光復。從今日的開票情況來看,小笠原的預測幾乎說中。國民黨拿下13縣市首長,其6都就贏得4都,民進黨也真的拿下5個縣市。(原文刊載於2022/10/27,更新時間為2022/11/26)
日期:2022-11-26
11/26舉行2022年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是地方公職人員選舉(111年九合一選舉或第3次九合一選舉)的一部份,也是直轄市自治法施行以來第8屆直轄市市長選舉、地方自治實施以來的第19屆縣市長選舉。今周刊陸續專訪2022年縣市長候選人,透過深入訪談讓選民能夠更為了解每位候選人的背景、經歷與想法。
日期:2022-11-26
2022縣市長選舉結果出爐,國民黨在這次選戰中,除了嘉義市選戰「延長賽」拉到12/18才舉行,其餘21縣市中國民黨拿下了13縣市,藍營大勝。對於選情的勝利,黨主席朱立倫除了感謝台灣人民的信任,也向總統蔡英文喊話「您還有將近一年半的任期,回來擔任總統吧,不要只做民進黨的主席,不要只為了權力、不顧全體民眾的福祉,不要只為了權力、不顧全體民眾的福祉」。
日期:202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