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是人生的中點,也是轉折點,會不斷出現一些Sign,看似危機,其實是轉機。這時,請停下來傾聽,相信直覺,就會明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都自有道理,目的是在幫我們整理、改變,並轉化提升,走向美好豐富的未來。
日期:2019-05-08
是的,夠了,一切夠了,到此為止!我們不再是父母的兒女、兒女的父母、公司的員工、屬下的主管⋯⋯自己就是自己,不是某人的誰誰。從今天起,我們想做的事,不是哪個角色的責任,不是應該盡的義務,而是打從心底綻放微笑的開心事。
日期:2019-05-08
台灣精神科醫師鄧惠文有一年接受金石堂書店獲頒「年度作家風雲人物」,這位被譽為「亞洲療癒系新天后」的作家竟在典禮中自曝,2年前產子後,喪失創作力,陷入憂鬱,靠閱讀度過低潮。
日期:2019-05-07
人生的第一個青春,是上帝給的;人生的第二個青春,是自己給的。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人來,一個人走。在人生最後幾年,過半的人將是一個人獨自過。閉上眼睛,想像一下,這是一個怎樣的情景,你是什麼感覺?
日期:2019-05-02
雖然台灣早已步入「高齡化社會」,再八年就進到「超高齡社會」,每五個人當中,有一個是65歲以上,我們仍然無法坦然面對長夀這件事。
日期:2018-11-08
工作大半輩子,到老換來不便於行的雙腳、失聯棄養的子女、僅剩一身病痛的孤老身軀,這樣的淒涼晚景,若發生在你我身上,難免會悲從中來,但花蓮的張爺爺卻不這麼想,儘管窮到身上零存款、看病還得日徒步10公里就醫,卻仍保持樂觀態度過生活。被問到想不想找尋失聯子女,他急忙搖頭說:「母湯造成他們困擾啦...」
日期:2018-09-28
事後我心想,以後這種情況還是會再發生,畢竟奶奶老了記性不好,這是既成的事實,如果做兒女的不能認清這一點,而只是一味地責怪老人家的話,可以想見這樣的親子關係就如同火山一樣,隨時都可能爆發甚至於不可收拾。
日期:2018-08-31
周四中午,四位加起來年紀超過三百歲的阿嬤,在台南市府前路的「鵪鶉鹹派」店裡忙進忙出,切蘿蔔、豬肉、洗豆芽菜,準備料理台南道地小吃「魯麵」;當今年六十八歲、承襲總鋪師母親手藝的郭珠珍,依循家傳料理食譜,將風乾過的扁魚下鍋時,四溢香氣引起一旁學著做的店長Claire吳瑋卿和成大拍攝的學生,連聲發出讚嘆。
日期:2018-08-16
再過九年,二○二五年,是台灣老人人口占總人口二○%的超高齡社會。「變老」像是一部失速列車,朝台灣撞來。「爸媽老了誰來顧?自己老後要準備多少錢?」長照二.○政策十月即將上路,政府可以提供哪些資源?當老已成事實,為人子女應卸下愧疚,撥開恐老情緒,做好熟年白皮書的規畫,和父母一起面對老後的勇氣。
日期:2016-09-15
培養「離見之見」,從第三者的立場客觀看待自己,心情會變得輕鬆;時常大笑,將身心維持在高度的健康狀態。把握這兩個原則,你將有個愉快的老後人生。
日期:2016-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