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設立至今近三十年,未曾有過結構性多頭,原因為「資源配置倒錯」,有心改革但成效不彰;美國威逼,制度往資本主義與實用主義靠攏,反成為結構性改革的動力。
日期:2019-03-13
「在《勞動基準法》之下,專業與管理人員的工時如何規範,要有新的思惟。」這是美國商會在《二○一八年台灣白皮書》中,提出的具體建議;而日本工商會與歐洲商會各自在十一月發表的意見書,也都建議政府重新檢視《勞基法》,給予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更多彈性。僵固的勞動法規,簡直就是各個國外商會的眾矢之的。
日期:2019-01-29
先進大國的管理理論,未必適用於後進小國;跨國企業的母子公司,也未必是官僚組織中的主從關係。在權力分配上,應跳脫「狗搖尾巴」的主從關係,視誰的貢獻大,誰就該擁有更大發言權才是。
日期:2019-01-23
魏煜成協助父親將虧損十年的母公司潭興精工轉虧為盈,如今,自薦獨立接掌和昕精密,與負責母公司的弟弟是家人也是商場對手,未來他將如何帶領企業走出更大格局?
日期:2018-12-26
回想二○一七年,全球各地市場、各類資產同步大好,但在去年底的「二○一八全球經濟關鍵報告」封面故事中,我們大膽用了「榮景下的隱憂」作為標題。對照一八年局勢,整體經濟表現固然穩定,但金融市場動盪加劇,中美貿易戰的衝撞,更成了貫穿大半年的不安因子。榮景下的隱憂,算是一句精準描繪。
日期:2018-12-12
中美貿易戰引發的產業重組,讓台灣重新成為企業的優先投資選項。無論是回流台商或國際大廠,著眼的,都是台灣的優質人才與成熟的產業聚落。但台灣資源有限,不具備讓產業百花齊放的客觀條件,只能在眾多選項中做取捨;確定戰略目標後,再排除一切障礙,確保重點產業能在不受干擾的環境下自由發展。這道關鍵選擇題的答案,可能決定台灣未來數十年的走向;因為我們的競爭對手,也正積極搶答。台灣,準備好了嗎?
日期:2018-12-05
十二月一日,川習會結果很快就能揭曉;若上演最壞劇本,25%的關稅壓力,對中國來說極可能是經濟結構褪變的開始;但對投資人而言,重新回歸資金配置目的,做好短中長期因應規劃,才是上策。
日期:2018-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