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正視青年自主、確保法律權責相符與順應國際趨勢等目標,十八歲成年新制上路,綜觀新法帶來的諸多改變,總算解決了介於十八到二十歲之間青年的尷尬處境。先看權利。成年新制上路後,年滿18歲即在《民法》具有完全行為能力,不再需法定代理人,便能獨立進行有效的法律行為,影響層面包括契約、金融、婚姻、醫療、稅務等。滿18歲的青年就算是成年,擁有完全行為能力,在被社會視為成年的同時,也會被賦予自己養活自己,不能靠人扶養的義務,過往所得稅法允許20歲以下的人被父母扶養,未來就會降低到18歲,以配合前述的民法修正。父母對子女的扶養義務將限縮到子女18歲為止,因此若請求父母(或一方)負擔扶養費用到20歲或大學畢業,將可能因為法院認為子女已經有足夠的謀生能力而遭到駁回。至於贍養費部分,過去離婚父母對於小孩子扶養費的給付期間,協議書可能會寫「至成年為止」,且法院關於扶養費給付的裁定,通常也是寫至成年為止,也就是20歲。112年1月1日成年年齡改成18歲後是重大變革,既有有扶養費協議、裁定不受影響,若以成年為期間末日,一樣須給付到小孩滿20歲,112年1月1日後的扶養費協議,則以18歲為成年定義。
日期:2022-12-21
大眾運輸幾乎都有設置所謂的「博愛座」,意旨讓老弱婦孺可優先乘坐,不過卻時常引發道德輿論爭議。日前有名男子上公車後要求坐在博愛座上的南一中學生讓位,但因為還有其他博愛座位,因此男同學堅持不讓,男子竟打電話到學校投訴要求懲處學生,整段過程被一旁民眾拍下上傳「爆料公社」,引發網友討論。(原文刊載於2022/9/6, 更新時間為2022/11/25)
日期:2022-11-25
日前,聯合國第27屆氣候峰會(COP27)在埃及舉行,再次提醒全世界的公民,極端氣候造成的環境危機,正威脅著我們所生長的地球;作為地球公民的一份子,臺灣特別舉辦「國家永續發展獎」選拔計畫,透過鼓勵措施,期望帶動各界共同響應永續行動。
日期:2022-11-23
作者瑪麗安.薩爾茲曼(Marian Salzman)畢業於布朗大學,1992年創立了全球第一家在線市場研究公司,每年發布的年度趨勢預測報告,皆吸引全球媒體的關注,包括《富比士》。 她在10年前,就預測網紅興起、隱私喪失、花美男將成為趨勢,2019年還聳動的告訴大家,人們要天天戴口罩。(但作者承認,她本來認為主因會是空氣汙染,萬萬沒想到是新冠病毒。)身為趨勢觀察家,薩爾茲曼最常被人問起,了解未來有啥好處?她說,洞察趨勢可以讓你先嗅出消費習慣變動而產生的商機,比別人更早一步做出精明決定。
日期:2022-11-03
國際投資者究竟如何評估台灣地緣政治風險?從聯準會與資產管理龍頭貝萊德編製的三個指數,可概略掌握當下國際媒體、權威智庫與券商報告當中,對台灣風險的擔憂程度。
日期:2022-11-02
編按:南韓梨泰院舉辦萬聖節活動卻釀成逾154人喪命的慘劇,前台北市政府都發局局長林洲民在臉書發出一封給台北市長候選人的公開信,指稱「台北市府仍然聲稱大巨蛋的『防災避難電腦模擬』已經測試通過,但是,事實不然!」
日期:2022-10-31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10-26
根據最新的網路使用調查,台灣網路使用者人數已有2,172萬人,高達九成人口。台灣人每日使用網路的時間高達8小時,比全球平均的6小時58分,多出了1小時。進一步調查使用行為,每日平均花費2小時4分鐘在使用社群平台,主要動機為與親友保持聯繫、打發空閒時間、看看大家都在談論些什麼、搜尋內容與閱讀新聞時事等。隨著社群網路蓬勃發展,衍生出各種類型的社群媒體,加上台灣人高度使用社群平台互動,使得社群媒體經營成為企業行銷產品與服務不可或缺的工具。
日期:2022-09-29
「我成年以後就沒有做任何事是把別人比下去,所以那個智商160,並不是要把別人比下去用的。」~唐鳳
日期:2022-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