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海生館和綠色和平啟動了調查。他們赫然發現,市場上賣的魚,每隻幾乎都「尚未成年」,魚變少又變小。國際已有共識推動「海洋保護區」,這是資源永續最經濟有效的方式,台灣的海洋保護區現狀又如何?
日期:2023-04-19
去年以來,俄烏戰爭威脅全球糧食供應鏈,加上極端氣候致農作欠收,國際穀物價格應聲大漲,各國掀起糧食保衛戰,全球陷糧荒。聯合國糧食計畫署(WFP)警告,多達3億4500萬人正面臨飢餓威脅。
日期:2023-04-19
台灣大學昆蟲學系名譽教授石正人,從東大教授鈴木宣弘引述古巴革命家、日本詩人的字句「無法做到糧食自給自足的國家,是奴隸之邦⋯⋯算不上真正獨立」為引子,闡述其對台灣逐年下降的糧食自給率的憂慮,提議以「黑水虻」妙用來解決廚餘、雞糞等廢棄物問題,盼能達成政府推廣的「循環農業・和諧共生」境界。
日期:2023-04-11
脫逃18天的東非狒狒週一(3/27)落網,卻因遭獵槍擊中失血過多死亡,讓全案從趣聞變悲劇。而這場狒狒逃亡悲劇,甚至登上英媒《BBC》,BBC以「狒狒在圍捕行動2周後死亡,在台灣引發強烈抗議」為題,質疑台灣動物園監管上的缺失。南韓《韓聯社》同樣引述報導狒狒不幸慘死消息,標題就寫「迎來和首爾斑馬截然不同的命運」。日前首爾出現一隻斑馬從公園逃出,跑到大馬路上亂竄還奔進民宅巷內,直接登上南韓推特熱搜。報導甚至放上桃園市農業局為狒狒「蓋棺獻花鞠躬」的照片,網友留言直呼「丟臉丟到國際」、「也太丟人了吧」。
日期:2023-03-29
東非狒狒逃脫事件引發全台關注,這場歷經18天的逃亡之旅,在獵人一聲槍響下黯然落幕。原是民眾眼中的「趣聞」,卻演變成一場「悲劇」,誰該負最大責任?如今,桃園市農業局、新竹縣農業處等單位互踢皮球,從起初的邀功到卸責,讓立委感嘆「狒狒之死不是鬧劇,而是台灣行政失靈下的悲劇。」
日期:2023-03-28
黃麴毒素便是俗稱發霉後長出的來毒物,毒性極強,是砒霜的68倍、氰化鉀的10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還是非常強的生物致癌劑,只要1毫克就達到致癌劑量,因此,1993年它就被世界衛生組織的癌症研究機構(IARC)劃定為1級致癌物。
日期:2023-03-28
本文轉載自「上下游新聞」,作者:上下游記者 楊語芸據中華民國《姓名條例》的規定,人民一生可以改3次名字。羅鈞瀚在33歲時就把3次的「扣達」用完了。人生中比姓名更頻繁的變動是換老闆,俗諺所謂「一年換24個頭家」說的就是他這種人。
日期:2023-03-10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逾3年,有「冠狀病毒研究之父」之稱的中研院院士賴明詔直言,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人類冠狀病毒出現,且被間隔期間將會變短,但他樂觀認為在此次疫情後投入更多經費、設備與研究量能,會更有信心、能力與方法去應對。對於相當具爭議性的COVID-19起源究竟為何,賴明詔解釋目前這支病毒的起源有兩派主流說法,分別是「自然基因交換說」以及「實驗室製造說」,但他坦言此事目前仍是「羅生門」,真相為何尚無法確定。但賴明詔認為,在COVID-19疫情出現後的1年內,就研發出多款疫苗,遠快於以往的10年,人類很幸運,這也見證科學的偉大,至於疫苗的有效性,他認為疫苗開發須具科學證據,有效與否,不是也不應靠自己判斷,應信任科學。
日期:2023-03-09
位於島嶼東部的花蓮,有山明水秀的自然環境作後援,這塊受上天眷顧的大地,各處有鬼斧神工的山石奇景,自古蘊藏礦源,白色大理石、蛇紋石是兩大種類。如今雖然當地石礦開採量減少,產業沒落,這裡仍有一群念舊的人,用各種貼近生活的作品、表現時尚創意的方式持續播種,守住上一代傳承的石業文化。
日期:2023-03-08
曾透過行腳節目《MIT台灣誌》帶觀眾的眼球登上台灣百岳,這一次麥覺明交出《山椒魚來了》紀錄片新作。這部耗時十七年製作的影片,捕捉台灣特有種山椒魚瀕絕的身影,也記錄時代洪流裡致力生態研究的人們。
日期:2023-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