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物品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物品共有1460項結果
政治社會

暑假出國戰利品買起來!入境免稅額「2萬→3.5萬」,2種人不適用…新規明天就上路

今周刊編按:暑假出國戰利品又可以多買了!財政部宣布,由於入境旅客攜帶行李物品免稅額度,已35年未調整,經參考國內物價漲幅與亞鄰國家標準,調高至3.5萬元,自6/26起生效。出國血拚依現行規定,入境每人享免稅額新台幣2萬元,由於物價指數升高,財政部針對入境旅客攜帶行李物品免稅額度調整至3.5萬元。不過,有明顯帶貨營利行為,或者經常出入境且有違規紀錄者,則不適用此規定。所謂「經常出入境」,指30日內入出境2次以上,或半年內入出境6次以上者。

日期:2024-06-25

生活消費

每天都會碰!「10大生活用品」成細菌溫床,長期忽略增加免疫風險...洗衣機使用完比馬桶還髒

你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極有可能是細菌滋生的溫床嗎?有些用品髒到不行,每天日常卻會使用。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醒,民眾天天拿在手上使用「10大物品」,表面上所覆蓋的細菌量,其實比馬桶多出幾百倍,長期不注意還有可能引發感染與免疫系統的風險。

日期:2024-06-22

國際總經

G7的GDP有43兆美元、中俄才24兆美元…學者拿數字給參考:台商要把自己鎖在封閉市場?

國策研究院週四舉辦「G7峰會、歐洲情勢與中俄朝軸心」座談會,與會學者郭育仁認為,這次「朝俄峰會」後,東北亞情勢進一步緊繃,預估北韓將會有新一輪短、長程彈道飛彈試射,也意外將北約、美日韓及台灣連結在一起。而G7(七國集團峰會)剛落幕,公報對中國的非市場政策與做法表示強烈關切,並對中共援助俄羅斯進行了嚴厲批評。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則表示,G7等民主國家的GDP(國內生產毛額)達43兆美元,中國和他的好朋友俄國加總僅24兆美元,這數字可以給台灣的企業好朋友參考,真的要把自己鎖在封閉的市場嗎?公司經營不要只看短期利益。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執行長董立文表示,這次G7動用2002年俄軍入侵烏克蘭後,被凍結的俄羅斯主權資產,為烏克蘭提供500億美元貸款,不僅是在提醒川普不要走回孤立主義,也在提醒中國,日後若入侵台灣,現在已有前例(俄羅斯)可以凍結其海外資產,美國也可能跟台灣簽署新協議。

日期:2024-06-20

職場

Just the ticket 跟「票」沒關係!

Annie剛成功拿下一個大案子,她開心地請大家喝咖啡。當她把咖啡端給正埋首工作的外國同事時,老外一抬頭,說了一聲:It’s is just the ticket!什麼Ticket? Annie看了一下咖啡,哪裡有什麼票啊?原來這裡的ticket可不是什麼票。今天來看看ticket這個字的道地用法。

日期:2024-06-20

科技

這家屏東台廠,幫蘋果、保時捷處理廢電池!「三大未來科技」如何把3C垃圾變黃金,拼第三季登錄興櫃

綠色產業已是大勢所趨,國內最大廢乾電池處理廠三大未來科技,要從電池回收跨入高值化領域,讓垃圾變黃金。

日期:2024-06-19

政治社會

中國快艇闖淡水河非意外,灰色軍事騷擾為試探台灣底線!軍事專家:一提「這件事」中共就會動手

曾任中共海軍艇長的中國阮姓男子,日前駕快艇闖淡水河防地區,引發台灣輿論輿論一片嘩然。雖然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指此事純屬個人行為,不過,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受訪指出,近來每次台灣軍方頒佈交戰準則,中共就有相關動作,這次的突襲也是中共想要測試台灣軍方貫徹程度。

日期:2024-06-14

科技

獨家專訪》黃仁勳欽點的醫療事業掌門人 輝達神助攻 生醫產業AI新生態來了

生成式AI帶動輝達業績、股價攀峰,執行長黃仁勳也積極投入AI智慧醫療與生命科學,應用場景從生物學、製藥、遠端照護到醫院都有,究竟輝達看見哪些潛力?

日期:2024-06-12

職場

雙贏的邀請─人才直出

公開、透明、暢通的內部人才升遷管道,讓所有人都能安心地從基層做起,使得每位主管都是熟悉工作流程、認同組織文化的人才,這對個人或企業都是雙贏的邀請。

日期:2024-06-12

聰明理財

記帳常常半途而廢?3個技巧教你正確記帳,掌握收支平衡,奠定踏實的財務基礎

盤點其實就是掃除盲點,因為我們的消費方式通常不是突然形成的,特別是日常花費很容易進入由習慣所累積而成的「自動模式」。在自動模式中我們不會想太多,只會覺得錢怎麼不知不覺就花光了,但又不知道花去哪了?有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症狀」。透過個人財務報表,我們可以非常清楚地掌握金錢的流向與資產的狀態,其中包含了資產負債表與收支平衡表,特別是如果想要掌控現金流,必須從「記帳」開始。

日期:2024-06-05

漾台中:富市台中X新好生活

多一分準備 少一分危險 守護市民 抗震防災一起來

今年4月初,花蓮發生強烈地震,全台都感受到劇烈搖晃,加上後續大大小小的餘震,災害預防的觀念再次受到重視。雖然無法預測災害什麼時候發生,但假如日常就有充足的整備與正確知識,在災害發生時將更能臨機應變。

日期:2024-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