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本書作者遊牧民考國考好幾年都落榜,之後靠著邊上班邊投資,把480萬韓元(約合新台幣10萬元)用3年多的時間滾出超過30億韓元(約合新台幣6255萬元)。遊牧民認為投資高手並非天生,而是掌握股市每天發生的「所有」事情,我們必須了解股價為什麼漲跌、出現哪些新聞和公告。遊牧民指出,他從2015年開始,每天下班後都會記錄漲停股和爆量股,並找出「為什麼」漲停、「為什麼」成交量破千萬的原因。並在收盤後,找出重點新聞與相關股票,從中摘錄重要內容。他認為,只要身體力行、每天積累下來,一定可以培養出看見變化的能力。
日期:2025-03-28
遠流出版公司董事長王榮文早年藉著獨特行銷和大膽創舉,將金庸小說推向經典不敗地位。2018年金庸去逝後,留下上萬本藏書和大量文物,他如何再次發揮創意,讓俠客智慧延續下去?
日期:2025-03-26
編按:本書作者遊牧民雖然每天工作12個小時,依然能投資股票致富,他在2015年湊齊480萬韓元(約合新台幣10萬元),開始著手研究投資,用3年多的時間賺取超過30億韓元(約合新台幣6234萬元)。他每天就靠吃早餐的30分鐘,就能做好股票投資。遊牧民指出,股票交易最密集的時間是10點以前,因此,每天最需要集中精神看盤的時間,就只有一小時,也就是9點到10點這段期間。如果到10點有些困難的話,最少也要到9點半,只需要30分鐘集中精神在股票上,就能夠獲利,他幾乎也是這樣走過來的。遊牧民強調,長線和短線投資要分不同帳戶。他進一步提到,身為上班族一定會用手機進行交易,但要注意,在手機的頁面上,單頁只能容納三到五檔股票,其他股票就必須向下滑動頁面才看得到,這種時候稍不留神就很容易錯過時機。而且手機就會比電腦慢大約5到10秒,如果連看盤都慢的話,那就不好了。
日期:2025-03-24
編按:本書作者遊牧民在對投資都不懂的情況下,把打工存下來的辛苦錢,全投入股市,結果慘被割韭菜。後來他做好功課、重回股市,靠著480萬韓元(約合新台幣10萬元)的財產,在2年5個月內就賺到10億韓元(約新台幣2075萬元),累積報酬率突破20000%。而且這些報酬,大多是靠1天或最多5天之內的「短線操作」而來。遊牧民雖然邊上班邊投資,但他強調,自己比別人更加努力工作,而他的成功關鍵是:「我真的非常認真鑽研學習。其次,我會透過大量買賣熟悉感覺。」遊牧民認為,上班族如果不想被薪水綁架,除了要認真工作以外,也必須努力學習股票投資。
日期:2025-03-24
編按:本書作者遊牧民重修三次後終於考到大學,主修法學。30歲中旬放棄了國考,以約聘打工的方式展開職場生活,同時,他在37歲那年,湊齊480萬韓元(約合新台幣10萬元)的閒餘資金,開始著手研究投資,用3年多的時間賺取超過30億韓元(約合新台幣6309萬元)。遊牧民從約聘打工到財富自由,他分享,投資的本質是「知道為什麼要買」,因此,要買「你很了解」的股票,不要為買而買。但若是聽到讓人心動的「小道消息」,就一頭熱地買股票,他認為,這些訊息已經不知道經過多少手了,如果被誘惑的話,恐怕只會淪為別人的提款機。遊牧民指出,如果是股票高手聽到小道消息,都會把消息假設為「負面消息」,然後開始看線圖。遊牧民建議,聽到小道消息的第一件事是深呼吸、不要急,「股價也絕不會在隔天立刻上漲,所以請不要太過於急躁。」
日期:2025-03-19
這幾天打開社群網路,你大概很難不看到「預算」、「公視」等字眼,各種立場、意見也從四面八方蜂擁而來。究竟屬於全體人民的公共電視,每年應該獲得多少經費才恰當?除了台灣以外,世界各國也都會依自身社會、文化、背景,發展出制度與經營模式大不相同的公共電視,例如公視界的大明星——英國的BBC、日本的NHK,或是韓國的KBS、美國的PBS等等。那麼,這些來自不同國家的公共媒體究竟如何生存?每年各自可以拿到多少錢?接下來跟著飛行船,飛到各國一探究竟吧!
日期:2025-01-26
有個朋友在30年前公務員退休下來,拿了300萬的退休俸,在30年前的300萬是相當大的一個數目,那個朋友覺得從此不愁吃穿。沒想到通貨膨脹的速度之快,到了現在都80歲了,身體還很健康,但是退休俸幾乎坐吃山空,不知道還可以再活多久,但錢都快花光了,現在過著相當節儉的生活。所以對一個人來說,需要存多少才能退休呢?才能夠抵擋通貨膨脹呢?
日期:2025-01-24
編按:老黑,台灣第1代的FIRE實踐家,45歲退休,至今屆滿20年。老黑分享親身實踐「4%法則」20年感想。
日期:2025-01-10
20歲沒沒無聞,30歲壯遊成名,40歲的我,反思來時路,逐漸慢慢理出一些屬於我這年紀的中年生活哲學。
日期:2024-10-23
檢廉偵辦京華城弊案,前台北市長、民眾黨主席柯文哲遭台北地方法院裁定收押禁見。有媒體報導指稱 ,檢廉日前搜索柯文哲住家時,搜出一只關鍵USB隨身碟,其中記載柯文哲收取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1500萬元;對此,台北地檢署6日回應,不予置評、無法證實。
日期:2024-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