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百貨大亨李濂淞,從小居無定所、跟著父母到處漂泊,退伍後為父扛債、被人倒會;結婚生子後一家4口擠在不到3坪的簡陋房間,期間女兒罹患罕見疾病。為了養家、醫治女兒,無論多苦、多窮都咬牙撐過去,女兒卻在骨髓移植手術後半年離開人世,「難以承受女兒離去的痛,意志消沉一蹶不振。」那時候新事業正要起步,珍愛的寶貝竟離他而去。 女兒去世那一年,他又借又湊的,大約投資320萬,邁向葬儀百貨之路。他以愛為名,一邊賺錢一邊做公益,例如,免費助窮人辦喪事;捐贈物資到育幼院;無償提供「0402臺鐵408車次太魯閣號事故」之罹難者棺木及骨灰罐;號召同業捐出收入的5%給弱勢團體;為葬儀人員爭取爭取施打疫苗……等等。 李濂淞低垂著頭說出女兒在夢中跟他說的話,「爸爸,我的功課結束了,你的功課正要開始!」讓他的人生瞬間醒悟。他也向女兒承諾,不再悲傷沉淪,要在人間好好做,用另一種形式延續父女的緣分。 就這樣,女兒夢裡的一席話,讓他重新站起來,從經營一間不起眼的金紙店、花店,到葬儀百貨,再到專門生產骨灰罐的玉石業,事業版圖一路擴展到全台灣,如今,他是葬儀公會全聯會理事長。
日期:2022-07-28
一九三○年八月七日,美國南方發生種族主義仇恨事件,兩名黑人慘遭凌辱吊死樹上。畫面過於殘酷,被譜出一首異色血淚詩歌,也成為爵士樂傳奇比莉.哈樂黛的代表作。
日期:2022-07-27
卡羅琳.麥克拉納漢是醫學博士,也是一名醫師,同時還是獲認證的理財規畫師( CFP®)。她是人生規畫公司( Life Planning Partners, Inc.)創辦人,該公司是一間不收佣金、只收顧問費的綜合理財規畫公司。除了財務規畫方面的工作之外,麥克拉納漢博士也為理財規畫師與健康保險專業人員提供有關健康與理財的課程,她尤其注重可保險性、老年問題、壽命終止、健康保險支出與健康保險改革方面的知識。她為許多同時涉及財務與醫藥這兩個領域的出版品撰稿。麥克拉納漢博士是美國個人理財顧問協會(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ersonal Financial Advisors, NAPFA)、理財規畫協會(Financial Planning Association)與美國家庭醫師協會( American Academy of Family Physicians)的成員。她曾被《投資新聞》(InvestmentNews)評選為值得關注的女性與革新者。許多出版品都曾引述她的話。她曾登上CNBC、 Hardball、安德森.庫珀360( AC360)與美國公共廣播電台( NPR)。
日期:2022-07-27
編按:作者1966年出生於日本京都,三流大學畢業後就職食品公司,24歲在母親資助80萬圓下開始投資股票。28歲結婚生子,35歲因妻子外遇而離婚,成為單親爸爸,從可用資產90萬(約22萬新台幣)開始,4年積存1000萬(約250萬新台幣),從此開始起起落落,經歷天堂、地獄再翻身成為2億5000萬(約6250萬新台幣)富豪的致富人生。
日期:2022-07-27
嘉義一名罹癌林姓女童,之前為了治療住進了台大醫院兒童醫院,當時曾有病友分享永康街雞蛋糕,滋味令林小妹懷念不已。最近林小妹又再度進院治療,林爸爸為了讓女兒吃到朝思暮想的味道,便從台大醫院一路跑到永康街找到那家雞蛋糕攤販購買,讓雞蛋糕老闆相當心疼,於是隔日再送2份雞蛋糕給林小妹妹,網友看了都不禁鼻酸,直呼「父母真的很偉大」,並祝福林小妹早日康復。
日期:2022-07-25
出社會後擁有基本的理財知識,才能讓你除了領死薪水外,還能好好規劃自己的投資策略,提早實現財富自由的目標。不過該不該讓小朋友從小接觸、學習財經知識,民眾看法兩極。
日期:2022-07-23
開航僅2年多的星宇航空,已累計虧損高達81億元,星宇董事長張國煒被外界譏是「敗家子」。對此,張國煒直接秀出一張照片,霸氣表示「人家說我敗家子,是的,我就是敗家在這裡!」展現持續且堅定投入營運的決心。
日期:2022-07-22
2016年2月6日凌晨,台南維冠金龍大樓在地震中倒塌,造成115人死亡,一時間人心惶惶;根據國家地震中心研究發現,若發生規模6.3以上地震,台北市恐怕將有4,000棟以上房屋倒榻。2021年10月高雄城中城大樓發生大火,由於該建物屬於危險老舊大樓、缺乏管理,加上騎樓堆放許多雜物,增加救援難度,最終釀成46死43傷震驚全國;老舊建物埋下的近憂遠慮,值得你我正視。
日期:2022-07-22
昨晚跟一位好友聊天,也認識十餘年了,他家中是開公司的,父母在年輕時也是從南部到台北打拼,養成很勤儉的生活習慣,原本上班領薪水,後來出來創業,父親公司有做起來,母親繼續做國營事業的管理職,沒離開職場。原本除了台北市的一間4F老舊公寓外,父母喜歡假日遠離市區的塵囂,於是很早就在新北的林口買了假日宅,週六日固定跑去林口當作休憩的處所,想想也是30年前的事了。
日期:2022-07-21
台東近年有愈來愈多的年輕原民回到家鄉,以族語幫餐廳命名,烹煮自小熟悉的食材,連產量趨少的小米也回到餐桌上發光,接續原民飲食的山河。沒受過專業餐飲課程、沒有制式菜單或複雜的烹飪技術,他們以氣味與美味當媒介,佐以情感,告訴我們關於家鄉、關於這塊土地的故事。
日期:2022-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