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今年76歲的腦科學家洪蘭,出生於司法世家,祖父為檢察官,父親洪福增是由軍法官檢覈而成的律師,家共有六位姊妹,皆為畢業於北一女及台大的傑出學子。其中三位擁有博士學位,另外三位則擁有碩士學位,堪稱學霸家族。洪蘭深信,姊妹們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取得成就的原因,應歸功於她們父親言傳身教的深厚底蘊。
日期:2023-11-14
這些年,加里山成了網紅熱門景點,很多年輕人都在Fb上po出加里山的打卡照片,我想有機會應該來這裡看看。今天是捷兔的馬拉松比賽,我剛剛感冒,不想操太累,於是我約了阿斌,比基尼去加里山探究竟。
日期:2023-11-12
編按:新北市週三(9/20)發生虎頭蜂叮咬登山客事件,20人到瑞芳山區爬山,卻遭到上百隻「黃腳虎頭蜂」叮咬,共11人受傷,其中2名山友更在運送下山途中失去生命跡象,經送醫不治。另外,就連參與救援的警消也在搬運途中遭到蜂群螫咬,幸而治療後沒有大礙。據《風傳媒》報導,這個登山團由平均60歲的熟齡族組成,原本計畫到八分寮步道踏青,未料上午11時左右在山區遇成群黃腳虎頭蜂攻擊。其中16名未受傷與輕傷山友先行下山,傷勢較嚴重的4人則因四肢麻痺而留在現場待援。救援隊到場後,以擔架將傷者運下山,其中胡姓、焦姓男子原本有意識,卻在途中失去生命跡象,緊急送醫後仍宣告不治。據《聯合新聞網》報導,參與急救的台灣礦工醫院院長黎慶福說,病患被送到急診室時已無呼吸心跳,全身發黑,臉部膚色也像缺氧,顯得暗沉。今周刊曾報導,在臺灣常見有7種的虎頭蜂,夏末秋初時是入冬前蜂后孵化的關鍵時期,為了保衛家園,此時也是虎頭蜂攻擊性最強的時候,再加上虎頭蜂的刺本身沒有倒鉤,可以重複叮刺,因此才成為了登山客口中「台灣山林最恐怖的傳說」。熱愛山林的「老謝」謝金河曾撰文指出,自己的好友廖啟仁跑山經驗豐富,卻在烏來登山時遭遇大群蜂螫,一度住進加護病房。當時73歲的廖啟仁雖情況危急,但全賴「這習慣」逃過一劫,而且很快就出院,究竟他是怎麼辦到的?遇到虎頭蜂又該怎麼辦?(原文刊載於2021/12/16,更新時間為2023/9/21)
日期:2023-11-08
我從2004年開始投資,把能讀的相關書籍和論文都讀過了,我也寫了投資相關書籍,也曾和別人共同翻譯過外國的投資書籍。不久之前,我仍能把投資當成興趣,就算周圍的人對投資沒有興趣,我也不在乎。畢竟,每個人的興趣不可能都一模一樣。
日期:2023-11-08
爬山時貫徹節能步行,下山時利用肌力當煞車登山的種類、方式有很多,像是在地勢較平緩的低山健走、一日來回的登山路線,以及縱走、攀岩、冬季登山等,都是登山的類型之一。登山時,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膝蓋痛、肌肉痛以及抽筋。膝蓋疼痛通常好發下山時,而且屬於緩慢性疼痛,想必不少人都有相同經驗,我也是其中之一。
日期:2023-10-26
勤美集團董事長林廷芳是個傑出的生意人,在他的經營下,勤美不但是優質建設公司,也是豪宅指標。1980年,他曾代表台灣參加奧運比賽的國手。可惜受中共阻撓,無緣參賽,意外成為「末代中華民國國手」。他從運動中學習很多,像是從國際賽事中學會各國會議規則、1995年已看到碳排的重要性,將它放在公司規章中,帶領員工一起節能減碳。當公司面臨挑戰時,他會去跑步思考下一步。他最瘋狂跑步是在2008年,曾連續5周、跑了5場全程馬拉松。他笑道:「可見當時有多辛苦。」當碰到經營難題,或在辦公室快對下屬生氣時,他會立刻轉身去跑步,讓自己沉澱下來,「罵員工沒有用、無法解決問題,跑2個小時下來就不生氣。」他說,跑步可和同事維持良好的勞雇關係,還能讓身體變好,一舉兩得。迄今,總共跑了100多場馬拉松。「跑一跑很多事情就解決了,公司很多管理規章,都是我在跑步的時候想出來的,如鼓勵員工運動,就是希望能換個方法培養他們。」
日期:2023-10-25
捷兔的補課時間:難得的好路——楓樹湖步道完全了熊空,哈盆,桶後三大越嶺古道,這個禮拜換個輕鬆一點的,我們決定到前一天台北捷兔的天元宮到楓樹湖的步道。
日期:2023-10-15
水牛建築事務所負責人、知名建築師陳永興周二(9/26)離世,享壽63歲。陳永興是在周二(9/26)上午駕車行經國道3號,突然不舒服口吐鮮血,他閃爍雙黃燈警示後方,整輛車朝外側路肩滑行,直到右側車身碰撞護欄車輛靜止。有路過民眾目睹報案,警方到場時,發現陳永興嘴裡都是鮮血,人已經沒有意識,由救護車緊急送往衛福部台南醫院新化醫院急救,下午13時43分宣告死亡。據陳永興朋友於臉書上寫道,榮總醫師與檢察官報告,陳永興因鼻咽癌病史,疑因頸動脈破裂,導致低血溶性休克,三度緩撞護欄後、大量失血往生。
日期:2023-09-29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今(21日)舉行第三場「國家希望工程」國政願景發表會,公布「健康台灣、樂齡幸福社會」政見主張。針對打造「健康台灣」,他提出9大重點說,要通過「健康憲章」,另對於癌症已連續41年成為國人十大死因之首,他主張設立「百億癌症新藥基金」,減輕罹癌病友沈重負擔,目標於2030年讓國人癌症死亡數減少3分之1。
日期:2023-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