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升溫,為降低感染風險,健保署鼓勵民眾多利用「視訊診療」以保護自身健康,台灣的醫療生態也從「三步一診所、五步一醫院」,進入到另一種新常態「遠距醫療」。
日期:2021-06-02
疫情重災區的雙北,隨著確診人數不斷往上攀增,醫療量能越來越緊繃,雙和醫院日前爆出護理師遭確診者砍傷,如今各個醫院的醫病衝突也越來越多,台大醫院企業工會昨晚也證實,有確診者不僅想要跑離隔離區域,甚至誇張到「用體液汙染公共環境」。台大醫院今(1)日召開記者會,除了說明第一線的防疫醫護目前所面臨到的困境,希望病人及家屬在疫情期間能夠多體諒醫護的立場與苦衷,也呼籲住院的隔離患者不要一直關注疫情的相關消息,避免影響情緒。
日期:2021-06-01
從小就深受在銀行上班的母親影響,耳濡目染財經時事,阮慕驊在1991年跳入他最喜歡的財經報導工作。40歲起辭掉穩定收入的平面媒體工作者,成為電視、廣播界最早的斜桿工作者。如今才55歲,就已財富自由。 阮慕驊以他的親身體悟,分析如何為自己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藉由投資理財,早早為自己賺進退休金。 一向樂於分享的阮慕驊,在本書中分享如何縱觀大環境趨勢,賺得長期的時間財(定期定額存股,尤其是存穩定的龍頭股),也研究投資營收、利益正在高成長期的公司,賺取短期機會財。 同時不管是身處在好好壞壞的景氣環境中,他也提供了如何認識股市的本質,分享他跟國外的理財大師學到了什麼樣的理財精華。
日期:2021-06-01
為防止群聚讓疫情擴散,部分縣市的傳統市場已經採取分流採買管制,有的人則是選擇到連鎖超市採買,不過各縣市首長們不斷呼籲民眾「買菜一次買足、買夠」,減少外出群聚的機會與次數,那麼,有哪些食物比較耐放呢?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在官網上,列出一項當人們居家隔離期間「9大耐放食物與營養指南」清單,這些食物不僅便宜也容易取得,提供大家參考。
日期:2021-06-01
人宅在家,不必委屈貪吃的嘴巴,享受名廚的好手藝,品嘗名店的經典料理,搭配名人出品的快食餐,儲糧各種大人氣的組合包,一次買好買滿!
日期:2021-05-26
順天堂花三個月研發,用獨家製程讓中藥清冠一號吞起來一點也不苦,迎合海外消費者習慣,更因四十年來的外銷經驗,在疫情之下,仍順利將台灣製的清冠一號銷往全球。
日期:2021-05-26
自從5月17日雙北正式進入三級警戒,全國各娛樂場所關閉,許多民眾開始在家上班,居家生活品質開始受到重視,也因為民眾自律不隨意出門,在家如何過得充實又健康,逐漸變成關注焦點。
日期:2021-05-25
編按:曾獲「華人楷模年度人物」、馬來西亞拿督鄭博見不幸罹患新冠肺炎,原本症狀輕微、在家自我隔離的他,染疫14天後病情急轉直下一度命危。從鬼門關走一遭回來,拿督鄭博見公開染病全過程,他以自身經歷奉勸確診病患一定要做血液和肺部X光檢驗,了解自己的真實病情。 事實上,台灣與國外都曾發生多起COVID-19 患者,猝死在家中的悲劇,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說明,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如果合併「隱形缺氧(Silent Hypoxia)」,該患者的症狀會讓許多醫師大感驚訝,原本認為這些缺氧的人應該已經處於休克狀態,但他們往往卻意識清楚可以正常應答,甚至還能滑手機。由於沒有明顯症狀,等到發現不對勁要送進急診時,往往已經太遲了。 然而,在疫情延燒時期,冒然衝急診是很危險的舉措,那麼,在家自我隔離的確診者,該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出現「隱形缺氧」呢? 黃軒醫師強調,民眾不必過度恐慌,德國研究顯示,COVID-19確診者中,只有32%會出現「隱藏缺氧」症狀。另外,出現合併隱藏缺氧症狀的染疫者死亡率只有18%,甚至比出現合併典型呼吸困難衰竭症狀的染疫患者死亡率約30%,還要來得更低。 黃軒醫師建議, 若是輕症或無症狀患者不安心,可以考慮購買「血氧濃度計」或是有些智慧手錶就有提供血氧偵測功能,若低於90%就要提高警覺。 美國的作法也很值得參考,一開始由醫護人員確認輕重症、分艙分流後,輕症或無症狀患者在家自我隔離期間,由家庭醫師遠端視訊看診、隨時掌握病情,這也值得台灣借鏡。 最後,再次提醒,此時千萬不要輕易衝急診室,不但讓醫療量能負擔加劇,由於急診室可能充滿各種變異病毒,不小心帶病毒回家就得不償失囉。 以下是大馬拿督鄭博見染疫的親身告白:
日期:2021-05-24
一隻瘦成皮包骨的北極熊,拖著弱不禁風身軀,翻找廢棄油桶中的垃圾果腹,《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所拍攝的畫面,震驚世人,也凸顯溫室氣體導致全球暖化議題迫在眉梢。作為地球村的一份子,台灣在落實溫室氣體減量上捨我其誰,唯有透過產官學界攜手落實,才能提早達成第二階段10%減碳目標。
日期:2021-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