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營業秘密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營業秘密共有89項結果
政治社會

藍白合謀、中共在後…謝金河喊台灣非常危險!神鵰俠侶夫妻檔支持大罷免:沒在危急之秋,不感覺國家存在

罷免時代來臨!根據《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75條第1項規定,立法委員就職未滿1年者,不得罷免。第11屆立委於2月1日就任滿一周年,民進黨發動「大罷免」,藍營也發動罷免因應。1970台大法代會主席洪三雄呼籲民眾支持全國大罷免,讓立法院進化。他強調:「我們要把附和中國共產黨的中國國民黨不肖立法委員趕出立法院,立法院才能夠淨化,而且我們必須要大罷免,把這些不適任的立法委員罷免掉,台灣才不會淪陷給中國共產黨,國民黨也才不能夠把台灣斷送。」國際通商榮譽首席顧問陳玲玉律師說:「大家都沒有感覺到呼吸的重要,甚至沒有感覺到呼吸的存在,一直要等到進了加護病房,才突然知道呼吸很重要,國家也是一樣,國家沒有存亡危急之秋,你不會感覺國家的存在。」「我因為經過釣魚台事件,所以我體認國家的重要。今天大家要有警覺性,台灣的生活安逸太久了,所以喪失警覺性,一定要知道國家的安危,不只要知道,還要站出來力挺國家,力挺保護台灣」。

日期:2025-03-03

政治社會

幫台積電打贏首件營業秘密案、和蔡明忠合作高鐵案…陳玲玉律師執業半世紀,被譽「台灣第一的幕後推手」

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邁入50周年,也同時是該所榮譽首席顧問陳玲玉律師執業50年。陳玲玉於早期加入國際通商後,主導國際通商合併第一聯合法律事務所,成為台灣史上第一件律師事務所的合併案。不僅如此,國際通商夥伴們與陳玲玉在這50年來,經手過許多具時代意義的案件,包括經辦多件大型併購與仲裁案,因此被譽為「台灣第一的幕後推手」。國際通商經辦的知名重大商業法律案件,正是台灣這半世紀以來,社會與產業發展的縮影。這些知名案件,諸如1997年起擔任台灣高鐵法律顧問,見證台灣首個暨全球民間投資金額最高的BOT案,抑或是1987年引進台灣首家大賣場「家樂福」、2015年為台積電打贏首件「營業秘密法」禁止離職高階主管任職國外競爭對手案等等,案案都是經典。「律師執業50年,讓我學會以『愛心及巧思』,協助『心中有事』的客戶『豁然開朗』!」陳玲玉這短短一行文字,道盡她50年來執業生涯心聲。不僅如此,她也題上「國際通商五十載,律師能幹又勤快;客戶業績滿堂彩,大家攜手創未來」短詩,為國際通商的客戶、夥伴們許下深深的祝福與肯定。

日期:2025-02-24

職場

如何防止離職員工洩漏營業秘密?人資注意!除了保密條款,聘僱契約還可以加上「這1條」

「我們公司正在發展以AI人工智慧為基礎的HRM系統,但核心研發人員突然要集體離職,老闆責成我們人資想辦法保護公司辛苦研發出來的技術,但這些技術都在離職同仁的腦袋裡,我們到底要怎麼處理比較好?」一家軟體業者的人資長詢問我上述問題。

日期:2025-01-17

政治社會

藍白強推「國會擴權法案」,大法官:多數條文違憲!藐視國會罪、總統國情報告…判決摘要一次看

針對藍白共推的國會擴權法案,憲法法庭周五(10/25)做出判決,對大多數條文宣告違憲,其中包括備受爭議的「要求總統國情報告、即問即答」、「人事同意權」、「國會調查權對法人或私人裁罰」、「國會聽證權」最被非議的「藐視國會罪」等,被大法官認為牴觸權力分立、責任政治等原則。至於「反質詢」相關條文,大法官裁定「部分合憲」。違憲部分,包括「非經同意不得缺席」、「裁處罰鍰及救濟程序」、「自我授予彈劾、懲戒之移送權」、「追訴刑事責任」等規定,大法官認為已逾越立法院憲法職權範圍、違反憲法權力分立原則,因此裁定違憲。 對此,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表示,總統賴清德尊重憲法法庭對釋憲案的判決結果,也期待有關部門依判決意旨,維護國家憲政體制與人民基本權利。郭雅慧說明,相關從修法到釋憲過程中,社會上有許多討論與辯證,如今憲法法庭已經作出判決,期盼朝野各政黨能夠共同攜手,守護我國自由民主憲政體制,為國家永續發展及人民權利福祉共同努力,讓台灣的民主更深化、更具韌性。郭雅慧強調,賴總統也願意依照憲法法庭最新判決意旨,在立法院朝野黨團具共識前提下,就總統之憲法職權,赴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於國家最高立法機關,向全體國人報告國家發展情勢。

日期:2024-10-25

科技

川普嗆賣中國的晶片來自台灣…非法陸資挖角高科技人才多嚴重?如何管制關鍵技術,看看美日怎麼做

美國總統大選辯論當中,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指控共和黨候選人川普(Donald Trump)執政時「把美國晶片賣給中國」,變相促使中國軍事現代化,川普則反嗆「這些晶片來自台灣」。關注半導體產業的科技專家許美華指出,「但這句話還真的很難反駁」,台灣確實一直在賣尖端晶片給中國,或嚴格來說,台灣一直在幫中國製造尖端晶片。這些尖端晶片的使用包括軍事用途,台灣政府應該做出強而有力的禁止政策。筆名「翁達瑞」的旅美學者陳時奮則是認為,川普「講的是外行話」,賀錦麗的說法貼近事實,雖然出口到中國的高階晶片在台灣製造,但台灣只是晶片代工廠,無權決定最終成品的銷售,「中國能否買到國防用途的高階晶片,決定權在美國政府」。曾於2018、2022提案修訂相關敏感科技保護修法的民進黨立委王定宇表示,他已經在週四(9/12)行文給行政院和相關單位,要求今年應儘速依法公布第二波台灣國家關鍵核心技術,回應美國盟友關切,並不是像他們所想像的那樣。不過多位財經專家和立委受訪時都坦言,每次要立法或是要進行管制時,台灣業界的壓力很大,台灣要跟進美國之前對中國半導體的各種嚴格禁令有實務上難度。

日期:2024-09-13

職場

星宇航空差點得換名字? 商務律師:註冊商標IP,創業者必修學分!

許多人有創業夢,但眾勤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陳全正提醒,從籌備到正式營運面試招聘員工、註冊商標與專利、自媒體經營者分享書籍繪本內容或二次創作等後續法律細節,都必須留意,才不會誤觸紅線,得不償失。

日期:2024-08-09

科技

台灣AI晶片硬實力領銜世界,數位軟實力亦應跟上

今年六月台北國際電腦展,吸引不少國際大咖出席,加上輝達創辦人黃仁勳的鋒芒現身,帶起了一陣AI旋風,讓台灣頓時成為國際媒體焦點。AI伺服器、AI電腦及相關硬體廠商廣達、華碩、技嘉等公司股價大幅上揚,台積電股價更創歷史新高,全台籠罩著AI風潮,不可一世。台灣經濟由高科技產業領軍,享受AI股市紅利的同時,我們還得關注科技急速發展給現實社會帶來的衝擊與風險,少子女化的趨勢下,人力短缺,人才又被磁吸至半導體科技等產業,獨厚硬體製造,造成軟體或傳統產業人才供需不均。台灣雖在AI晶片、半導體晶圓製造、CoWoS技術上傲視全球,但我們的數位暨軟體相關產業則明顯落後。全球企業市值排名前五名的公司,除輝達外,其餘四家(微軟、蘋果、谷歌、亞馬遜)都是軟體起家的美國公司。

日期:2024-07-10

政治社會

國會擴權法案賴清德簽了!將聲請釋憲:不能侵害人民隱私權…會去立院國情報告?要等大法官這動作

藍白聯手強力通過「國會擴權」相關法案,引發憲政爭議。總統賴清德周一(6/24)宣布,依據《憲法》規定完成簽署、也將在同日公布法案。賴總統強調,他反對的是國會擴權而非國會改革,這次聲請釋憲,是要透過憲法法庭的裁判,確認此次修法的合憲性和正當性。賴總統說,《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無論釋憲結果為何,朝野都必須尊重且接受,也希望社會大眾都能支持。至於是否會在釋憲結果出爐前,赴立法院國情報告?賴總統強調,既然這次立法院三讀通過的法律涉及違憲,他也已提出釋憲,還是應等到釋憲結果後再做決定。他呼籲在野黨應尊重憲法嚴肅性 ,在大法官還沒有做出釋憲結果之前,「不宜貿然採取行動」。與會律師洪偉勝補充表示,會在提出本案申請的同時,請憲法法庭能做適當暫時處分裁定,防止相關違憲法律所造成難以回復的公義侵害,以維台灣自由民主憲政秩序。洪偉勝表示,若其他憲政機關有提起憲法訴訟情況,也會一併促請憲法法庭能併案審查,讓大家的意見都能夠一併交由憲法法庭參採。

日期:2024-06-24

政治社會

6萬人上街抗議國會擴權!國會調查權二讀通過,被調查者可請律師「要立院主席決定」,綠批:偽君子條文

國民黨、民眾黨立法院黨團聯手推出國會改革相關法案,遭到民進黨和民間團體批評是國會擴權,21日有3萬群眾包圍立法院要求退回重審。立法院週五(5/24)續審《立法院職權行使法》有關調查權部分的條文,截至晚間7時為止,已有6萬人在立院周邊響應。截至下午16時為止,二讀表決通過的重點條文包括第五十條之二,接受調查詢問之人員,「經主席同意」,於必要時得協同律師或相關專業人員到場協助之;民進黨立委沈伯洋批評,意思就是調查者是否能請律師,要由主席韓國瑜決定,完全是偽君子條文,藍白就是不想要讓人民請律師。立法院長韓國瑜週五中午利用短暫休息時間接見訪賓時表示,很多朋友關心立法院打架、衝撞事件,但請放心,我們的民主會越來越棒。下午5時30分左右,韓國瑜宣布除了便當外還訂了20個大pizza給大家享用,晚間7時繼續開會。北市中正一分局局長張嘉煌說明,因為人數逐漸增加,目前增派警力達到500人,接下來會視現場人潮聚集情況增加警力,也提醒參與抗議活動的民眾,由中山南路進入會場。目前立法院旁的青島東路和中山南路口兩側、忠孝東路到仁愛路的中山南路都擠滿人群,主辦單位也出動相當多志工疏散人群,避免場地過於擁擠。

日期:2024-05-24

科技

面對網路數位風險 政府與人民應有的作為

科技與網路的發展及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讓我們邁入數位時代,享有各種數位服務,社群平台線上交談等,人與人之間以及與政府、商家之互動模式亦大大改變。因應數位化,時常聽到「產業升級」與「數位轉型」,但是作為網路「用路人」,是否也應做好數位轉型的準備?在使用AI科技等數位工具時,可能面對的資安風險,是否理解而能掌控?

日期:2024-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