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掀起能源轉型浪潮,台灣產官學界積極投入研發,透過創新解決方案實現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8月5日舉辦的《今周刊》第八屆能源轉型國際論壇中,國內外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台灣能源轉型的挑戰與機遇。其中,旭東環保科技董事長董基旭的精彩演講,更為台灣在浮動式太陽能領域的發展描繪出令人振奮的藍圖。
日期:2024-08-15
(今周刊1443)半導體、人工智慧(AI)產業用電需求激增,但在電力供給端,核電如期除役、綠電跟不上,燃氣推動也不順,外界擔憂將面臨缺電危機。關鍵時刻,《今周刊》專訪台灣電力公司董事長曾文生,談當前能源發展的挑戰,以及台電的供電規畫,以下是專訪紀要:
日期:2024-08-14
(今周刊1443)2025年,能源轉型4大目標驗收在即,非核將成真,減煤、增氣、展綠卻陷入瓶頸,當缺電與減碳焦慮雙雙襲來,「返核」聲浪再起,台灣能源政策該走向何方,又得付出哪些代價?這是政府、企業到個人都必須務實思考的問題,你我終究得權衡利弊,做出取捨。
日期:2024-08-14
AI需求大爆發、用電量相當可觀,但台電董事長曾文生日前卻表示,不再核供桃園以北地區5MW以上資料中心,還呼籲高科技業到支持電廠開發的縣市去,此話一出引起外界質疑。經濟部在臉書上說明,台電並不是要限制用電大戶、台灣整體也不缺電,但是北部電廠跟電網確實不夠,長期靠其他縣市送電「有瓶頸」,因此向AI大廠喊話「請支持台電蓋電廠」。
日期:2024-08-11
總統府「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首次會議週四(8/8)下午4點在總統府登場,各界關注能源與核電存廢議題,多個環團和公民團體7日搶先召開記者會,呼籲委員會中的爸爸、阿公,可以為下一代提出更友善的氣候環境因應政策。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秘書長高茹萍表示,在AI和半導體帶動台灣產業的同時,政府也要思考,是要當「媽寶」的媽媽,還是要培養有競爭力的小孩?她也呼籲身為氣候變遷委員會副召集人的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應該要去參考有公信力的台電、經濟部能源署的資料,不要輕易相信網路上的不實資訊受邀擔任「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委員的台灣公民參與協會創會理事長何宗勳也表示,核能最大問題就是核廢料一直無法有效解決,過去被選為低階核廢料儲存地的金門烏坵和台東達仁鄉,都沒辦法獲得居民支持,甚至未能公投。希望要用核電的委員可以直接去蘭嶼走走,若明天討論真的非核電不可,那就是透過公投來解決。
日期:2024-08-07
核電存廢議題持續延燒,兼任民進黨主席的總統賴清德在週三的民進黨中執會中,回應民進黨立委王世堅的詢問時,談到反核不是民進黨神主牌,而是整個國家總體的政策走向,政府非核主張不變,但能源也要多元化。與會者指出,賴清德的意思很清楚,那就是反核已「不只是」民進黨神主牌,只看單句容易誤解。而行政院長卓榮泰週四的一篇日媒專訪,也在核電議題引發關注,雖政院已經澄清卓榮泰並未在專訪中提到2030年將重啟核電,不過國民黨仍表示,賴清德應該立即向台灣人民說明重啟核電的步驟與程序。
日期:2024-08-01
2024巴黎奧運本周登場,有趣的是這次開幕式不是在大型主場館,而是直接拉到巴黎最具代表性的賽納河畔舉辦,為的就是節能減碳。這次巴黎奧運碳足跡預計將會是往年奧運的一半,成為近代最環保的奧運會。受惠AI、高效運算。我國外銷訂單挑戰連4月正成長,今年第2季可望終結連7季衰退的窘境,挑戰年增率雙位數成長。1、巴黎奧運本周登場!這次如何成為最環保奧運?2、外銷訂單挑戰連4紅!第二季挑戰雙位數成長3、非核家園邁大步,核三廠1號機停機
日期:2024-07-22
政府近年大力發展再生能源,經濟部長王美花周二(5/7)指出,因為再生能源的不穩定性,所以要做多樣性電力調度,這狀況不只有台灣碰到,全世界各國也都了解發展再生能源時,要有相關配套。王美花強調,甫結束的G7峰會也有提到,為發展再生能源,儲能應增加6倍來與之匹配。她舉例,如台灣在太陽光電發電量到傍晚降下來後,要透過抽蓄水力、儲能、燃氣機組等搭配調度。對於近期輿論不斷出現的「缺電論」,王美花直言,「不能說因為這樣的調度比較多樣化,就叫缺電」,她更表示「如果這樣講的話,那全世界在發展再生能源的國家,都是在缺電」。
日期:2024-05-07
國民黨團週四(5/2)召開記者會訴求台中要增氣、必須先減煤,台電表示,台中用電持續上升,必須要確保台中市民跟全台國人用電,因此才要推動燃氣機組計畫,增加燃氣可以讓供電穩定,也讓減少燃煤的步伐繼續向前。目前台中電廠已減煤600萬噸、空汙排放量減排6成,呼籲在地支持台中用電。
日期:2024-05-02
對於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受訪呼籲賴清德準總統面對缺電危機,行政院長陳建仁表示,離岸風電以增加近3百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加近6倍;也增設燃氣機組,到2030年累計發電量會增加900萬個千瓦,比起預估會增加的用電量還要多出7百萬千瓦。到2030年都沒有缺電的情況,希望柯文哲還有其他黨外人士不要再繼續抹黑造謠,造成民眾恐慌。
日期:202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