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世界展望會自1964年成立至今,服務屆滿60年,今(2/22)舉辦記者會為60週年相關系列活動揭開序幕,並首度發表SROI社會影響力調查報告,展現展望會「兒童資助計畫」在台灣的影響力效益。結果顯示該計畫每透過方案服務投入一塊錢,能為孩子及其家庭創造13.4塊的社會影響力效益;現場更首播展望會終身志工張艾嘉攜手多位自立青年拍攝的60週年展望紀錄影片,回顧台灣世界展望會的一路行履,更由自立青年的分享凸顯善循環的實踐,一同展望更好的世界。
日期:2024-02-23
世界衛生組織揭露, 心血管疾病、憂鬱症及愛滋病是影響全球數十億人口最嚴重的三大疾病,生理疾病能靠藥物緩解,而心中烙印的傷又該如何療癒?#MeToo 掀起社會大眾的思辨風潮,藉由被害人勇敢說出過往傷痛,讓同樣也因擔憂外界異樣眼光,或被貼上污名化標籤的憂鬱症與愛滋病友,可以有病識感、不再躲藏逃避。儘管不同疾病間存在各自的挑戰與難題,但唯有正視與面對的勇氣,才能促使大眾放下偏見與有色眼光,共同建構更溫暖包容的社會。
日期:2024-01-11
(今周刊1411)我很喜歡鏡頭前的表演啊!之後想當攝影師,也想當導演,剪輯師也想碰⋯⋯,夢想滿多的啦!」現在就讀影視傳播系大一的曉菁,說起話來總把眼睛笑成一條線,老師們說她像諧星、是大家的開心果。她秀出自己在社群平台的短影音,搞笑、跳舞樣樣來,已有超過兩千五百名粉絲追蹤,直說喜歡幕前的表演模樣、也熱愛幕後的影像創作。採訪這天,她棒球帽下壓著一頭棕金色長髮,搭配超大號寬鬆衣,有種低調而大方的明星氣勢,談起未來,眼神閃爍,似乎已經看見無限可能。
日期:2024-01-03
(今周刊1411)政府不斷強調要建構「社會安全網」,但真正走近社會邊緣,就會發現這張網不可能疏而不漏。活在邊緣、生在邊緣的人們,守著自己的故事、人生,為生存搏鬥著,一群經年累月「走近邊緣的人」,則陪伴著他們,試圖用各種方式,讓愛心演化,殫精竭慮創造影響力,細細補起社會安全網的破洞。
日期:2024-01-03
2022年國民黨高雄市議員第五選區前候選人張惟晴,於2023年12月30日離世,享年36歲。家人在臉書上發出訊息與訃聞證實消息,張惟晴才在12/9發文自己只剩下37公斤,爸爸和她一起做瑜珈、還去買生日禮物給她。張惟晴是在2022年發現罹患卵巢癌,手術摘除後卻又在2023年4月發現子宮頸癌,勇敢接受化療卻仍不敵病魔驟然離世。張惟晴的家屬寫道:在這星光黯淡的日子裡,我們的心中充滿著無法言喻的悲傷,向您傳達我們家庭中無法彌補的巨大損失。我們親愛的妹妹,我們心中永遠的寶貝張惟晴,已於民國112年12月30日,離開我們的世界,成為最可愛、最美麗的小天使,輕輕飄向天堂,成為那裡最璀璨的星。在她短暫卻充滿愛的一生中,惟晴以她的純真、善良與熱情感動了我們每一個人。她的離去,讓天空多了一顆明亮的星,但我們的世界卻失去了一道光。
日期:2024-01-01
「長者的事,就是社區的事;社區的事,也是長者的事。」雲林縣的人口老化態勢明顯,縣長張麗善因此致力打造照顧安心在地老化、活躍老化的樂活銀齡環境,強調落實從社區做起,讓老人家食衣住行都安心。
日期:2023-12-28
近年來筆者處理不少關於遺產繼承、免除扶養義務......的案件,裡面都涉及到一個共同的事實,就是子女在父母親離婚後,就沒有再和沒有監護權(親權)的那一方見面了。而在若干年後,當這些親屬們,因為要處理一些法律問題,而必須再相見時,其中涉及的狀況,並不單只是「法律」就能處理好的。
日期:2023-12-19
根據WHO(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8個人之中就有1個人患有精神相關疾病,台灣則至少有超過200萬個家庭正處於憂鬱風暴之中。那一天,當前科技部長陳良基發現結褵40年的另一半站在16樓的陽台上打算縱身一跳時,他唯一的念頭,只有緊緊抓住她的手……原本開朗大方的太太素梅嚴重失眠、變得沉默寡言、行動遲緩,害怕面對人群,宛如陷入憂鬱流沙,身體的自主能力一點一滴地流失了,而自信心、安全感也跟潰堤。當她越是心急、越是掙扎,就陷得越深;藥物副作用使得記憶漸漸空白,更令她感到失落。「環境不是我們能控制的,但要不要笑是自己可以決定的。」面對這個突如其來的考驗,陳良基決心卸下部長職位,提前從台大退休。除了安排太太接受精神科的專業醫療和心理諮商之外,他也每天按表操課地陪伴太太定期散步、做運動、追劇、出遊,鼓勵她寫下「煩惱筆記本」……經過兩年悉心照顧與一家人同心協力的努力,那個熟悉的太太又回來了。罹患憂鬱症不是誰的錯,只是大腦生病了。身為守護者的你,若能用包容的心去理解,持之以恆的陪伴,就能看見痊癒的曙光。
日期:2023-12-05
近年我常進出醫院,發現女人生病了,不是自己去看病,就是有女兒陪同,又或是由外傭推著輪椅去看病,很少看到有丈夫隨身在側。但是男人生病了,陪他去看病的,則大多是他的妻子。
日期:202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