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可能危及你財富、薪水、工作、社會地位的大變革,它將顛覆你對科技新貴的想像,瓦解你對傳產的刻板印象。當上銀技術員年薪領得比奇美電工程師多,當賣燕麥的本益超越NB代工,一場卡位與出局的拉鋸戰,已經重新點燃。傳產IN、科技OUT!將不再只是投資人須關注的議題,而是可能影響我們每個人的一場趨勢變革。
日期:2013-07-15
台灣劇場界國寶、屏風表演班創辦人李國修,於七月二日凌晨三時許因大腸癌辭世,享年五十八歲,讓廣大戲迷錯愕不捨。他一生創作出二十七部劇作,是台灣至今無人超越的成績。
日期:2013-07-13
各國央行在退出QE上與市場的溝通,可以用不合格來打分,央行與市場以這樣的方式互動,在近十幾年已經變得極為罕見了。市場無法正確領會央行的政策意圖,市場波動必然大。
日期:2013-07-12
正逢美國QE即將退場,全球恐掀起資金大逃殺。暢銷財經書《只買一支股,勝過一八%》作者施昇輝,只買「台灣五十」一支股,也能抱著安心睡覺。他分享如何透過長、短線靈活操作,達到一年一八%的獲利。
日期:2013-07-12
他們在進場前好努力的在尋找不要犯錯的規則,嚴厲地要求自己不斷學習、努力成長。到了進場以後,之前的努力,反而變成心理的負擔,對於損益更患得患失,乃至於小賺就跑、大賠就抱,最後還是沒能賺錢。
日期:2013-07-09
認知心理學家Kahneman以心理學實驗來研究經濟行為,獲得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Kahneman與其研究夥伴Tversky提出了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在這個理論中指出,人們並不是理性的進行經濟行為,而是存在許多的心理偏誤,而心理偏誤的研究也成為財務行為學的重點。隨後Shefrin與Statman兩人延伸了展望理論,發現人們為了避免後悔,很快地把獲利的股票賣掉(即便它還有機會再漲),同時繼續抱著虧損的股票不放(即使它可能會繼續大跌)。這種投資人的心理偏誤,就是有名的「處分效果」。
日期:2013-07-02
將近四十年的投資經驗,投資專家劉俊杰看盡幾回景氣興衰,具備洞悉長期多空趨勢的敏銳觀察力;面對後QE時代的市場恐慌,他認為此時正是長期股市投資的進場時機。本刊特邀其撰文,與讀者分享他寶貴的投資見解。
日期:2013-06-27
台灣明年即將進入12年國民義務教育,但政策卻在短短一周內出現四次轉變,讓原本就擔負許多壓力的老師與家長,情緒問題瞬間引爆,醫院身心科門診病患激增。醫師建議,最好能對國教有正確認知,並和子女多溝通,如此才能心神安定。
日期:2013-06-27